[实用新型]注塑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21978.9 | 申请日: | 2017-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726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3 |
发明(设计)人: | 崔基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27 |
代理公司: | 潍坊正信致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7255 | 代理人: | 李娜娟 |
地址: | 266104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注塑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浇口是指从分流道到模具型腔的一段通道,是浇注系统中截面较小且最短的部分。浇口的位置、数量、形状和尺寸对塑料制品的质量及外观都有直接影响,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重浇口的设计。常见的浇口有中心浇口、侧浇口、搭接式浇口、潜浇口、薄形浇口、扇形浇口、环形浇口、牛角形潜伏浇口、点浇口。
潜浇口的头部为圆形或椭圆形,可以在分型面上、分型面下、顶针上,潜浇口可以加工到准确尺寸,形状方面也没有配合问题,在潜浇口脱模之时,可以自动从产品处切除,适合自动化生产。
随着电子产品日趋小型化、精密化,很多电子塑胶产品高度尺寸很小且此方向壁厚十分薄弱,如图2所示,导致难以满足潜浇口设计在模具中。常规设计为侧浇口,但是侧浇口容易造成产品表面有明显的浇口瑕疵,需要后续人工去除或者冲压切断浇道,无形中延长了工期降低了工作效率、增加了成本,且进胶位置选择受到外观限制,而且在产品成型时易产生流痕,不适合薄壁形的透明制品;偶有点浇口或者潜浇口设计,对于外观要求极高的产品,点交口又难以满足客户需求,且点交口模具设计增加了模具的设计加工成本;针对支撑类产品又难以满足潜浇口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注塑模具,解决了薄壁件产品侧壁高度无法满足潜浇口设计的问题,提高了薄壁件产品的注塑质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注塑模具,包括前模仁和后模仁,所述前模仁与所述后模仁之间设有产品型腔,位于所述产品型腔侧部的所述前模仁与所述后模仁之间设有流道,靠近所述产品型腔侧部的所述前模仁或所述后模仁上设置有枕位,所述枕位上设置有连通所述流道与所述产品型腔的潜浇口。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流道的端部沿所述枕位上扬高出所述产品型腔,所述潜浇口设置在所述流道端部的下侧。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产品型腔、所述枕位和所述潜浇口均设有两个,两所述枕位分别位于两所述产品型腔相近的侧部,所述流道设置在两所述产品型腔之间,两所述潜浇口分别连通在所述流道的两端。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后模仁与所述前模仁相结合的表面上设有与所述产品形状和尺寸一致的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前模仁的表面共同构成所述产品型腔。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枕位设置在所述后模仁上。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注塑模具,包括前模仁和后模仁,前模仁与后模仁之间设有产品型腔,位于产品型腔侧部的前模仁与后模仁之间设有流道,靠近产品型腔侧部的前模仁或后模仁上设置有枕位,枕位上设置有连通流道与产品型腔的潜浇口。在使用时,对于侧壁高度无法满足潜浇口设计要求的产品,依据产品的结构在产品型腔侧部的前模仁或后模仁上设计增加枕位,然后将前模仁与后模仁的分型面相对固定,通过设计枕位来抬高流道,相对加大流道底部与产品型腔的侧壁的底部距离以满足潜浇口设计对于侧壁高度的要求。通过上述工作原理可知,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相比现有技术来说,解决了薄壁件产品侧壁高度无法满足潜浇口设计的问题,提高了薄壁件产品的注塑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的原理图;
图2是未设有枕位之前产品厚度不能满足潜浇口设计的示意图;
图中:1.前模仁,2.后模仁,21.枕位,22.潜浇口,3.产品型腔,4.流道,5.分型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注塑模具,包括前模仁1和后模仁2,前模仁1与后模仁2之间设有产品型腔3,本实施方式中后模仁2与前模仁1相结合的表面上设有与产品形状和尺寸一致的凹槽,凹槽与前模仁1的表面共同构成产品型腔3。
如图1所示,位于产品型腔3侧部的前模仁1与后模仁2之间设有流道4,靠近产品型腔3侧部的前模仁1或后模仁2上设置有枕位21,枕位21上设置有连通流道4与产品型腔3的潜浇口22。由于产品在注塑成型时各不相同,本实施方式中以枕位21设置在后模仁2上为例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实际应用中枕位21还可以设置在前模仁1上,本实施方式对此并不作限制。
如图1所示,流道4的端部沿枕位21上扬高出产品型腔3,潜浇口22设置在流道4端部的下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歌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歌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2197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平面加工路径动态可视化的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锥度冷料井注塑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