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三轮车车篷及三轮车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20382.7 | 申请日: | 2017-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412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7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建豪 |
主分类号: | B62J17/08 | 分类号: | B62J1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陈治位 |
地址: | 453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轮车 车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配件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三轮车车篷及三轮车。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三轮车,包括载人三轮车和载货三轮车,是由黄包车和自行车衍变而成的交通工具,其具有操作简单、便捷等特点。在三轮车行驶过程中,由于气候多变,风吹雨淋、寒冻暑热、沙尘侵袭等不利气候对人、车、货物均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通常在三轮车上安装一个车篷,从而对人、货物、车起到保护作用,增加驾驶员及乘客行驶过程中的舒适度。
现有的车篷,一般多采用铁皮覆盖焊接在车篷支架上,再将车篷支架与三轮车车体之间固定连接,对人、货物、车起到保护作用,但是由于铁皮沉重,无形中增加了三轮车的负载,增加了三轮车的运行成本,铁皮易锈蚀,影响车篷整体美观性及使用寿命;并且,铁皮车篷制作完成后不能根据用户的实际情况做出改变,无法满足不同使用需求的消费者对车篷种类及价格的选择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轮车车篷及三轮车,该三轮车车篷与三轮车可拆卸连接,U型架稳定性更好,不易发生变形,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安装、拆卸方便的特点,雨帘的设置使驾驶员被保护避免恶劣天气对驾驶的影响,支架与篷布之间设置有保护层,避免篷布与支架间的摩擦而造成篷布损坏。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三轮车车篷,包括支架、篷布和雨帘;
所述篷布包覆罩设于所述支架上;
所述支架包括第一侧支架、第二侧支架、前篷支架和后篷支架;
所述第一侧支架和所述第二侧支架为U型架;
所述前篷支架和所述后篷支架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支架和所述第二侧支架相连接;
所述篷布形成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侧支架、所述第二侧支架、所述前篷支架和所述后篷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中;
所述雨帘设置于所述篷布靠近所述前篷支架一端,所述雨帘与所述篷布形成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用于包覆三轮车车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侧支架包括第一U型架和第二U型架,所述第二侧支架包括第三U型架和第四U型架;
所述第一U型架和所述第三U型架相对设置,所述第二U型架和所述第四U型架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U型架和所述第二U型架通过第一横梁相连接;
所述第三U型架和所述第四U型架通过第二横梁相连接;
所述后篷支架分别与所述第一U型架和所述第三U型架相连接;所述后篷支架分别与所述第二U型架和所述第三U型架相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雨帘包括第一雨帘和第二雨帘;
所述第一雨帘与所述篷布靠近所述前篷支架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雨帘用于包覆三轮车车头;
所述第二雨帘与所述第一雨帘相连接且设置于所述第一雨帘背离所述第二容纳腔一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后篷支架包括第一后篷支架、第二后篷支架、第三后篷支架和第四后篷支架;
所述第一后篷支架分别与所述第一U型架和所述第三U型架相连接;
所述第二后篷支架分别与所述第一U型架和所述第三U型架相连接;
所述第三后篷支架分别与所述第二U型架和所述第四U型架相连接;
所述第四后篷支架分别与所述第二U型架和所述第四U型架相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前篷支架包括第三横梁、第四横梁和连接杆;
所述连接杆分别与所述第三横梁和所述第四横梁相连接;
所述第三横梁与所述第一横梁相连接;
所述第四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相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侧支架、所述第二侧支架、所述前篷支架和和所述后篷支架与所述篷布之间设置有保护层。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篷布包括顶篷布和侧篷布;
所述顶篷布与所述侧篷布相连接;
所述顶篷布包覆罩设于所述后篷支架和所述前篷支架上;
所述侧篷布包覆罩设于所述第一侧支架和所述第二侧支架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侧篷布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用于卷起的侧篷布块。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侧篷布块上设置有透明视窗。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三轮车,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任一种三轮车车篷,还包括车厢和车头;
第一侧支架和第二侧支架通过卡箍或螺栓与所述车厢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建豪,未经张建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203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