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变轨距转向架的滑动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20299.X | 申请日: | 2017-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572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发明(设计)人: | 邵亚堂;黄运华;张隶新;张云龙;付茂海;许红江;刘东坡;杜成义;熊丽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F7/00 | 分类号: | B61F7/00;B61F5/26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51221 | 代理人: | 熊晓果,庞启成 |
地址: | 610031***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轨距 转向架 滑动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转向架系统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应用于变轨距转向架的滑动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我国与周边各国之间通过铁路运输的商贸往来日益频繁,并在我国与邻国之间开展了多条铁路国际联运和区域联运通道。“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联通亚欧大陆最重要的陆路贸易通道之一,使亚欧大陆桥成为其重要的铁路交通运输纽带,为沿路地区人民经济带来了福祉。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铁路采用了不同的轨距规格。
目前,在列车经过不同轨距规格的铁路时,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一是转运货箱的方式,即将货箱从一种轨距规格的列车吊装至另一种轨距规格的列车上;二是更换转向架的方式,即将列车用支撑装置顶起悬空,再将一种轨距规格的转向架卸下,安装另一种轨距规格的转向架。这两种运输方式效率低下,给开展国际联运带来了诸多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列车经过不同轨距的铁路时,存在运输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应用于变轨距转向架的滑动组件,将该滑动组件应用于转向架上,使车轮相对于车轴在轴向上可调节,从而实现变换转向架的轮对轮距以适应不同轨距的铁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应用于变轨距转向架的滑动组件,包括滑动件和轴箱;所述滑动件为一筒状体,所述筒状体的外侧壁与轴箱之间轴向滑动连接,且所述外侧壁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外侧壁与轴箱之间相对旋转的限制部。滑动件的外侧壁与轴箱之间可轴向相对滑动;此外,由于限制部的作用,使外侧壁与轴箱之间不能相对旋转。从而使滑动件与轴箱之间轴向可相对移动,而周向相对固定。最终达到轴承车轮一体安装座、车轮、轴承能够相对于轴箱轴向移动,同时轴承与轴箱之间周向上不发生相对旋转的目的。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滑动件的上部为椭圆形,且所述椭圆形的长轴水平;所述轴箱与所述椭圆形接触的侧壁为与之相匹配的椭圆形。锁紧件解锁行程过大会占据轴箱空间,使轴箱体积过大,影响转向架各设备的安装与配合。滑动件外廓为椭圆形,其长轴水平,相比于圆形,移动较小的距离即可解锁,可减小解锁行程,进而降低垂向高度,使转向架一系悬挂与构架增加高度保持在较小范围,使列车适应现有的站台高度。同时,因椭圆形两侧凸出部分不必要,故切掉一部分材料,达到轻量化的设计要求。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滑动件的两侧设置有作为限制部的凸块,所述轴箱与所述凸块接触的侧壁为与之相匹配的凹槽。在滑动件两侧分别有用于防止滑动件与轴箱发生周向相对转动的凸块,同时,轴箱内壁设置有用于与之匹配的凹槽。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凸块设置有互相垂直的平面。凸块相互垂直的平面可保证滑动件在轴箱中不发生转动趋势。如若轴箱与滑动件均为椭圆形,两者容易产生转动趋势,发生卡紧的现象。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外侧壁的上部设置有至少两排定位槽,所述轴箱上设置有与之相匹配的凹槽。滑动件外侧壁上部设置的与两侧锁紧槽在同一平面的定位槽,若在多种轨距变换的情况下,可设置多排定位槽。定位槽起辅助锁紧对中的作用;还起到了限制锁紧件继续锁紧滑动件后继续向下运动的效果,防止锁块从锁紧槽下端滑出。同时,轴箱设置有供定位杆行程上升的空间。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轴箱与所述滑动件之间为间隙配合。间隙配合关系可以保证两者之间可以轴向相对滑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轴箱的下方还设置有裙板。解锁件设置在轴箱下方,由于没有遮挡保护,轨道两侧的随时容易击打解锁件,造成损坏,该裙板可以有效保护解锁件。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开展“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铁路运输,必须面临铁路轨距不统一的问题。而解决铁路轨距规格不统一,最经济、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是为列车配备可变轨距转向架。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变轨距转向架系统的设计方案,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相比于传统轨距固定的转向架,本方案使列车转向架在经过不同轨距的铁路时,转向架车轮能够相对于车轴在轴向上调节,从而实现变换转向架的轮对轮距以适应不同轨距的铁路。这种运输方式效率极高,节省作业,给开展国际联运带来了重大便利。
附图说明
图1是车轴的立体图,图2是车轴的剖面图,图3是轴承车轮一体安装座的立体图,图4是轴承车轮一体安装座的剖面图,图5是车轴组件的立体图,图6是车轴组件的主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未经西南交通大学;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2029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