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管线输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20165.8 | 申请日: | 2017-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503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吴荣俊;徐家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美亚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25/08 | 分类号: | A61M2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前端盖组件 管线输送装置 后端盖 进给组件 固定件 摩擦轮 芯组件 啮合 打滑现象 导管介入 管线传输 相对旋转 进组件 有效地 导管 进给 打转 申请 装配 医生 治疗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管线输送装置,所述管线输送装置包括后端盖、摩擦轮芯组件、前端盖组件、给进组件、固定件,摩擦轮芯组件装配在前端盖组件中,后端盖与前端盖组件固定连接,进给组件与前端盖组件啮合,固定件与前端盖组件固定连接,将前端盖组件和进给组件组合。本申请通过后端盖与前端盖组件之间的相对旋转,实现了管线传输过程中旋转和进给同时进行,有效地消除或减轻仅靠手工进行导管介入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导管打转及打滑现象,减轻医生操作的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介入手术驱动装置,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管线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导管介入治疗需要将导管输送至病人体内,目前多由医生根据监视屏幕手工进行导入,对操作医师的操作技能要求较高,过度依赖医生经验,因人为操作误差带来的手术风险较大。
发明内容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管线输送装置,通过采用齿轮之间的外咬合作用,借助行星传动的方式,实现管状、丝状物体的传输。
本申请的管线输送装置,包括后端盖、摩擦轮芯组件、前端盖组件、给进组件、固定件,摩擦轮芯组件装配在前端盖组件中,后端盖与前端盖组件固定连接,进给组件与前端盖组件啮合,固定件与前端盖组件固定连接,将前端盖组件和进给组件组合。
利用本申请的管线传输装置,通过后端盖与前端盖组件间啮合以及相对旋转,实现了管线传输过程中旋转和进给同时进行,使管状、线状物体的导入和导出更加方便,简单。
根据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给进组件包括进给套、驱动部件以及轴承,驱动部件通过轴承固定在进给套上,并能够随进给套一同转动。当有外界驱动力施加在进给套上时,进给套能够带动轴承以及驱动部件转动。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前端盖组件包括第一从动部件、前端盖、第二从动部件、连接件,连接件穿过前端盖,两端分别与第一从动部件和第二从动部件固定连接。当有驱动力施加到前端盖上时,前端盖能够带动第一从动部件和第二从动部件转动。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前端盖组件包括两个第二从动部件,两个第二从动部件分别与驱动部件啮合,当驱动部件受力转动时,驱动部件能够带动两个第二从动部件转动。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管线输送装置的进给组件和后端盖可分别在外驱动力作用下转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根据需要改变进给组件和后端盖的驱动力的大小以及方向。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摩擦轮芯组件包括摩擦轮外壳、摩擦轮组件以及被动部件,摩擦轮组件置于摩擦轮外壳中,被动部件穿过摩擦轮外壳21,一端与摩擦轮组件啮合,另一端与前端盖组件的第一从动部件啮合。当前端盖组件受力驱动时,第一从动部件转动,同时通过啮合作用,带动摩擦轮组件转动。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摩擦轮芯组件包括两副摩擦轮组件,分别置于导管、丝传输路径的两侧,每副摩擦轮组件包括两个摩擦轮,延导管、丝传输路径方向一前一后设置。通过在管线传输路径上设置两副摩擦轮副,能够在管线的传输过程中,保证管线传输的平稳度,从而保证传输的精度。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摩擦轮组件包括摩擦轮宽支架、擦轮窄支架、两个摩擦轮、两个输出部件、以及传动部件。其中一个摩擦轮和一个输出部件构成一个组合体,两个组合体分别固定在摩擦轮宽支架以及摩擦轮窄支架上,所述输出部件与传动部件啮合连接。当摩擦轮芯组件的被动部件受力转动时,其通过啮合作用带动传动部件转动,从而进一步通过啮合作用带动输出部件转动,最终带动摩擦轮的转动,通过两副摩擦轮组件的夹持和转动,实现管线物件的传输。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摩擦轮组件还包括有弹簧,弹簧设置在摩擦轮宽支架与摩擦轮窄支架之间,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摩擦轮宽支架与擦轮窄支架上。通过设置弹簧,能够根据弹簧的弹性变化,控制摩擦轮的位置,从而控制两个摩擦轮组件之间的距离,使得该设备能够适应不同尺寸的管线传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美亚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合肥美亚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201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