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隔热防火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18117.5 | 申请日: | 2017-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387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发明(设计)人: | 楼飞熊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新泰丰门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6B5/16 | 分类号: | E06B5/16;E06B3/36;E06B3/72;E06B7/22;E06B7/28;E06B3/30;B32B3/04;B32B1/06;B32B9/04;B32B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13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门扇 门框 隔热层 冷却层 吸热层 防火膨胀条 隔热防火门 防火铰链 把手 防火 防火门 门锁 两层 本实用新型 防火材质 防火性能 活动连接 对角 填充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隔热防火门,属于防火门技术领域,包括门扇、门框和防火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扇位于门框的内侧,所述门扇通过防火铰链活动连接于门框,所述门框和门扇之间设有四条防火膨胀条,四条所述防火膨胀条均呈L形,且分别位于门框的四个对角,所述门扇的中部右端设有防火把手和门锁,所述防火把手内填充有防火材质,所述防火把手和门锁固定连接,所述门扇包括冷却层、吸热层、隔热层,所述隔热层有两层,分别位于门扇的正、反面,所述吸热层和冷却层均位于两层所述隔热层之间,所述吸热层位于冷却层的内部,通过该防火门的设置,使得其防火性能更加优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火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隔热防火门。
背景技术
通常防火门是指具有耐火性能的门。防火门起到为人们逃离火灾赢得时间、防止火灾扩散、延迟火灾蔓延并耐火一定时间的作用,市面上防火门的材质千差万别,防火性能也有优劣,防火性能好的防火门往往采用特殊的门芯材料,制作比较复杂,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现象的存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计简单、合理的一种隔热防火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隔热防火门,包括门扇、门框和防火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扇位于门框的内侧,所述门扇通过防火铰链活动连接于门框,所述门框和门扇之间设有四条防火膨胀条,四条所述防火膨胀条均呈L形,且分别位于门框的四个对角,所述门扇的中部右端设有防火把手和门锁,所述防火把手内填充有防火材质,所述防火把手和门锁固定连接,所述门扇包括冷却层、吸热层、隔热层,所述隔热层有两层,分别位于门扇的正、反面,所述吸热层和冷却层均位于两层所述隔热层之间,所述吸热层位于冷却层的内部,所述隔热层采用无机SiO2作为间隔材料的多层复合结构,所述冷却层的上端设有两个进水口,所述进水口通过电磁阀和室内水管相连,所述冷却层的内部填充有吸水环氧树脂,所述冷却层的下端设有若干过滤孔,若干所述过滤孔大小一致且横向均匀排列,所述吸热层的内部填充有氢氧化镁颗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门框的对角处设有四条防火膨胀条,在火势蔓延到门扇时,L形的防火膨胀条热胀冷缩,能阻挡住门框和门扇之间的间隙,防止火势过快的蔓延,通过隔热层的设置,采用无机SiO2作为间隔材料的多层复合结构,极大的改善该防火门的防火性能,在冷却层的上端设有进水口,在火灾来临时水从进水口进入冷却层,通过在冷却层的内部填充有吸水环氧树脂,主要是其无毒无味,能吸收自身近百倍体积的水分,且性质稳定,在绝大多数环境下能长期存在,可以反复使用,对隔热层起到吸热的作用,在冷却层的内部设置有吸热层,通过在吸热层的内部填充有氢氧化镁颗粒,通过受热分解时释放出结合水,吸收大量的潜热,来降低它所填充的吸热层的表面温度,分解生成的氧化镁又是良好的耐火材料,也能帮助提高吸热层的抗火性能,同时它放出的水蒸气也可作为一种抑烟剂,过滤孔的设置,能排出未吸附的水分。
作为优选:所述门扇的上部设有温度传感器、蜂鸣器和控制器,所述电磁阀、温度传感器、蜂鸣器和控制器通过电性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温度传感器能监控到门扇上稳定的变化,再通过控制器来控制蜂鸣器的鸣笛和电磁阀关闭。
作为优选:所述隔热层的表面设有装饰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装饰板的设置,使得该防火门更加美观。
作为优选:所述过滤孔的直径小于进水口的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新泰丰门业有限公司,未经富新泰丰门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181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