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适用于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屋面变形缝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113414.0 | 申请日: | 2017-08-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058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5 |
| 发明(设计)人: | 张小玲;马伊硕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 |
| 主分类号: | E04D3/38 | 分类号: | E04D3/3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于鹏 |
| 地址: | 10083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变形缝 屋面结构 屋面 本实用新型 连接结构 无机纤维 被动式 低能耗 岩棉 安装操作 保温组件 房屋结构 防水组件 固定组件 基层墙体 上端 压实 填充 修复 施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接结构实用性强、施工方便的适用于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屋面变形缝结构,包括屋面结构,所述屋面结构置于基层墙体上,且所述屋面结构之间具有变形缝;所述变形缝内填充有岩棉或无机纤维;所述屋面结构上设置有防水组件和保温组件;所述变形缝的上端具有压实所述岩棉或无机纤维的固定组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屋面变形缝结构,连接结构实用性强,可以用于不同房屋结构的修复和连接,安装操作也很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连接结构,尤其是一种适用于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屋面变形缝结构。
背景技术
在全球气候变暖、能源短缺的背景下,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建筑节能正为实现国家的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发展并普及被动房,将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太阳能辐射得热和室内非供暖热源得热等各种被动式节能手段与建筑围护结构高效节能技术相结合,在保证室内环境舒适性的前提下,通过大幅度降低建筑热/冷负荷,最大限度地摆脱对主动式机械采暖和制冷系统的依赖,进而降低建筑采暖和制冷能耗,同时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从而摆脱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已成为国际建筑节能技术领先国家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
被动房应用的主要关键技术包括:1.无热桥的高效外保温系统:屋面、外墙、地面或不采暖地下室顶板的传热系数K≤0.15W/(m2·K);2.双Low-E高性能保温隔热外窗:玻璃的太阳能总透射比g≥0.35、玻璃选择性系数S≥1.25、整窗传热系数K≤1.0W/(m2·K);3.高效热回收新风系统:热回收率R≥75%、通风电力需求ev≤0.45Wh/m
被动房的节能机制为:通过无热桥的保温隔热性能优越的外围护结构降低建筑室内外的温差传热,通过外窗玻璃的Low-E镀膜技术及有效的外遮阳设施调节建筑物的太阳辐射得热,通过房屋良好的气密性措施和高效热回收的新风系统降低建筑室内外的通风渗透传热,同时有效利用室内人员、照明、设备等的非供暖热源散热,使建筑物能够在极低的辅助采暖、制冷负荷/能耗下就能维持适宜的室内热舒适度。
在建筑行业中,由于大多还是依赖人力的操作,因此在施工中往往存在着一定的误差,这会造成在建筑物的局部存在一定的错位或变形缝,还有的建筑物由于日期久远,会存在局部开裂的情况,而为了保障建筑物的连接强度以及安全,通常需要在相邻的建筑物之间或者出现裂缝的墙体或楼面之间进行连接固定。例如,屋面的水平变形缝的处理,现目前应对这种情况大多是采用钢钉加上水泥制成简易的混凝土结构,这种方式连接强度较低,一段时间后难免会出现新的问题,而且施工后的整体外形结构很不美观,对环境也有一定的影响。现目前的施工中还缺少一种标准化的连接修复方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结构实用性强、施工方便的适用于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屋面变形缝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屋面结构,所述屋面结构置于基层墙体上,且所述屋面结构之间具有变形缝;
所述变形缝内填充有岩棉或无机纤维;
所述屋面结构上设置有防水组件和保温组件;
所述变形缝的上端具有压实所述岩棉或无机纤维的固定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屋面结构包括高低相同的左屋面和右屋面,所述左屋面和所述右屋面之间的变形缝内的填充高度不低于10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未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134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隔热屋面板的横向搭接节点
- 下一篇: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女儿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