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移动式简易微灌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111252.7 | 申请日: | 2017-09-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996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6 |
| 发明(设计)人: | 李道普;李虎山;孙东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遵化市兴民节水灌溉器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C23/02 | 分类号: | A01C23/02;A01G29/00 |
| 代理公司: | 唐山永和专利商标事务所13103 | 代理人: | 张云和 |
| 地址: | 064200 河北省唐山***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式 简易 灌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被、作物灌浇设备,具体是一种移动式简易微灌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灌浇设备结构复杂,无法移动,能耗高,水利用率低,对于庭院或小面积作物浇灌困难,无法实现庭院微灌水肥一体化,单株植被浇灌量无法控制,营养液无法直接送到植被根系,特别是对于实验性作物,无法得出实验数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提供一种能够节水、降耗、增产、提高水利用率的移动式简易微灌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移动式简易微灌装置,包括水桶、便携式三脚架、干管,水桶设置在便携式三脚架上,水桶的下端设置有出水口并安装有控制阀门,控制阀门的另一端与干管连接,干管的尾部连接有支管,支管上设置有毛管,毛管上通过旁通管和软管安装有若干插入地下且作用于植被根系的滴箭,支管和毛管的尾端均安装有堵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突出的特点是:
①将容器中的水或溶于水中的肥液,利用水位高低压差,以细流或滴灌方式直接浇灌于作物根系部位,实现庭院微灌水肥一体化,
②可在浇灌过程中同时施肥,对同一片区不同树木分别浇灌。
③适用于单一名贵植被、小庄园、农业实验室实验数据采集等,对单一植被可单独配制营养液进行浇灌,滴箭直接插入地下,可将营养液直接送到植被根系,减少水分蒸发,避免部分避光性营养液被阳光直射而造成的营养流失。
④整体组装简单方便,便于移动。
⑤解决庭院或小面积作物浇灌问题,节水、降耗、增产、提高水利用率。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水桶中内置筛网,筛网通过双丝接头与控制阀门连接。
干管的尾部通过三通与支管连接。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中:水桶1;便携式三脚架2;筛网3;控制阀门4;干管5;三通6;支管7;滴箭8;毛管9;堵头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目的仅在于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内容,因此,所举之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参见图1,一种移动式简易微灌装置,包括水桶1、便携式三脚架2、干管5、支管7、毛管9,水桶1设置在便携式三脚架2上,水桶1的下端设置有出水口并安装有控制阀门4,控制阀门4的另一端与干管5连接,干管5的尾部通过三通6与支管7连接,支管7的尾端安装堵头10,支管7上设置有毛管9,毛管9上通过旁通管和软管安装有若干插入地下且作用于植被根系的滴箭8,毛管9对应每排植被设置多个,毛管9的尾端安装有堵头10,水桶1中内置筛网3,筛网3通过双丝接头与控制阀门4连接。
工作原理:水桶1中加入水、营养液、肥料等,将水桶1放置在便携式三脚架2上,将毛管9对应每排植被或作物布置,每个毛管9上的滴箭8直接对应插入地下的植被或作物根系,利用水位高低压差,将水、营养液、肥料等输送给绿植,利用水桶1下端出水口位置上的控制阀门4,随时调节水量,用小旁通管将支管7与毛管9相连接,可根据单株植被对水量需求在毛管9上安装多个滴箭8,由于滴箭8能够将水肥直接作用于植被根系,因此能更为有效解决对单株植被浇灌量无法控制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可在浇灌过程中同时施肥,对同一片区不同树木分别浇灌,适用于单一名贵植被、小庄园、农业实验室实验数据采集等,对单一植被可单独配制营养液进行浇灌,滴箭8直接插入地下,可将营养液直接送到植被根系,减少水分蒸发,避免部分避光性营养液被阳光直射而造成的营养流失,整体组装简单方便,整个装置通过便携式三脚架2可方便移动,解决庭院或小面积作物浇灌问题,节水、降耗、增产、提高水利用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其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遵化市兴民节水灌溉器材有限公司,未经遵化市兴民节水灌溉器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1125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