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人防地下室防护单元平时风管穿人防墙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08777.5 | 申请日: | 2017-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928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陈行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人防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9/04 | 分类号: | E04H9/04;E21F17/12;F16L5/00;F16L5/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6003 广东省惠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防 地下室 防护 单元 平时 风管 墙体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人防地下室战时通风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人防地下室防护单元平时风管穿人防墙体结构,包括人防墙体,在所述人防墙体上安装对开防护密闭门,且在所述对开防护密闭门的两侧再分别砌集气室砖墙,并且在所述集气室砖墙上安装集气室防火门,且在所述集气室砖墙上安装有平时风管。本实用新型平时对开门开启,集气室防火门关闭,两个集气室连通,相当于一截风管,达到平时通风排烟效果,临战时关闭对开门,打开集气室防火门,人防墙体两侧风管不连通,相当于加入了阻隔片,达到两侧防护单元互不影响独立通风效果,战后再打开对开门,关闭集气室防火门,又可以恢复到平时,且对风管和墙体没有损伤,有战后恢复容易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人防地下室防护单元平时风管穿人防墙体结构,属于人防地下室战时通风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为了确保战时每个防护单元有独立的通风系统,一般我们要保证平时风管不穿人防墙体,为此尽可能保证防护单元的划分与平时防火分区的划分对应上,不出现两者冲突的情况,但有因一些特殊情况无法保证的,导致平时风管穿了人防墙体。
对于平时风管穿人防墙体解决办法,目前有两种方式,方法一是平时预埋密闭套管,平时风管从套管中通过,临战时拆除平时风管,用防护密闭盖板封堵孔洞;方法二主要是针对圆形通风管,平时预埋密闭短管,平时风管与预埋密闭短管法兰连接,临战拆下平时风管,两侧加装密闭阀门,并将阀门关闭,也可平时两侧就装好密闭阀门,战时关闭。对于第一种方法,适用广,但临战转换工作量较多,且战后不易恢复平时。对于第二种方法,临战转换教方便,但只适用于圆管,适用面不广。
对于第一种方法,临战转换工作量多,战后恢复平时不易。临战拆除平时风管,用盖板封堵孔洞等等,工作量多,且战后要恢复到平时,又要重新装平时风管,拆掉封堵板,这样必定对平时风管及墙体有所损伤,不易恢复到之前。
对于第二种方法,此方法针对圆管而设计的,适用面不广,且该方法也需要预埋密闭短管。由于要加装密闭阀门,但暂时未有装在矩形风管的密闭阀门,故只适用于圆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人防地下室防护单元平时风管穿人防墙体结构,在平时风管穿人防墙处装对开防护密闭门,在墙体两侧加集气室,墙体两侧风管接到集气室砖墙上即可,平时对开门开启,集气室防火门关闭,两个集气室连通,相当于一截风管,达到平时通风排烟效果,临战时关闭对开门,打开集气室防火门,人防墙体两侧风管不连通,相当于加入了阻隔片,达到两侧防护单元互不影响独立通风效果,战后再打开对开门,关闭集气室防火门,又可以恢复到平时,且对风管和墙体没有损伤,有战后恢复容易效果,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人防地下室防护单元平时风管穿人防墙体结构,包括人防墙体,在所述人防墙体上安装对开防护密闭门,且在所述对开防护密闭门的两侧再分别砌集气室砖墙,并且在所述集气室砖墙上安装集气室防火门,且在所述集气室砖墙上安装有平时风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集气室砖墙上预留有放置所述平时风管的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通孔与平时风管之间的缝隙通过密封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平时风管的一端与所述集气室砖墙的内侧平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通孔为圆柱形或矩形。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①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在解决平时风管穿人防墙体问题时,临战转换操作简单方便,只需开、关门,且战后恢复容易,也只需开、关门,不会造成永久性损伤,节约战后恢复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人防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人防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0877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