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采用卡扣连接的碾压混凝土坝内预制廊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07898.8 | 申请日: | 2017-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379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发明(设计)人: | 苏鹏;郝鹏;王荣荣;姚元成;何福娟;张斌;彭成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7/02 | 分类号: | E02B7/02;E02B3/16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李余江 |
地址: | 550081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廊道 预制件 固定盘 卡扣 预制 碾压混凝土坝 本实用新型 卡扣连接 反卡 碾压混凝土 接头部位 精度误差 施工过程 转动连接 不规则 激振力 美观性 内表面 限位块 错台 后沿 位块 吊装 渗漏 对称 蓄水 水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采用卡扣连接的碾压混凝土坝内预制廊道结构,该结构包括廊道预制件,所述廊道预制件的一侧设有正卡扣,所述廊道预制件远离正卡扣的一侧设有反卡扣,所述反卡扣上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正卡扣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上对称设有两个第一固定盘和两个第二固定盘,所述第一固定盘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本实用新型结构巧妙,使用便捷,可以消除人工吊装时出现的精度误差,同时还可以完全避免碾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因振动碾激振力而造成的不规则错台,大大提高了预制廊道内表面的整体美观性,并大幅度降低了水库蓄水后沿廊道预制件接头部位出现渗漏的机率,值得推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水电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用卡扣连接的碾压混凝土坝内预制廊道结构及其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为提高碾压混凝土浇筑速度,缩短工程施工周期,碾压混凝土坝内廊道多采用预制件的型式,即在场外预先或同步完成廊道预制件的加工制作,于坝体碾压混凝土(廊道布置层)上升前,将预制件吊装至碾压混凝土浇筑仓面进行拼接,拼接完成后继续进行坝体碾压混凝土施工。
碾压混凝土是一种干硬性贫胶凝材料混凝土,使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水、外加剂、砂和分级控制的粗骨料拌制而成的无塌落度的干硬性混凝土,采用与土石坝施工相同的运输及铺筑设备,用振动碾分层压实。为满足规范关于压实度的要求,振动碾激振力往往较大。
而现有的廊道预制件受人工吊装精度及振动碾激振力的影响,碾压混凝土坝内预制廊道往往会在预制件接缝处产生错台,影响廊道内表面的整体美观,严重时还会造成沿廊道接缝错台处的坝体渗漏,对大坝安全极为不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廊道预制件受人工吊装精度及振动碾激振力的影响,碾压混凝土坝内预制廊道往往会在预制件接缝处产生错台,影响廊道内表面的整体美观,严重时还会造成沿廊道接缝错台处的坝体渗漏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采用卡扣连接的碾压混凝土坝内预制廊道结构及其实现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采用卡扣连接的碾压混凝土坝内预制廊道结构,包括廊道预制件,所述廊道预制件的一侧设有正卡扣,所述廊道预制件远离正卡扣的一侧设有反卡扣,所述反卡扣上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正卡扣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上对称设有两个第一固定盘和两个第二固定盘,所述第一固定盘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二固定盘上转动连接有L型连杆,所述L型连杆远离第二固定盘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一连杆上,所述第一连杆远离第一固定盘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板,所述第一连杆和L型连杆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支板和第二连杆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连杆与第一凹槽的内壁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两个所述第一支板上共同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开设有第二凹槽,且连接块位于第二凹槽内,所述固定块的下表面对称设有两个第二支板,每个所述第二支板上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活塞,所述限位块上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三凹槽,且活塞位于第三凹槽内,所述反卡扣的下表面设有多个膨胀止水条。
优选地,所述廊道预制件的长度为0.5m~1m左右。
优选地,所述正卡扣和反卡扣的尺寸一般长度15cm。
优选地,所述膨胀止水条的数量为两条。
优选地,所述活塞的侧壁与第三凹槽的内侧壁相抵。
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板与连接杆采用一体成型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0789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