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电芯支架的软包电池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07791.3 | 申请日: | 2017-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506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7 |
发明(设计)人: | 赵永广;陈子邮;江鹏;王善超;郭葵;李德光;文楚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蓝微新源技术有限公司;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47;H01M10/655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45 | 代理人: | 蒋剑明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惠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支架 电池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软包电池模组结构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带有电芯支架的软包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大力推广,汽车动力电池系统产生大量的需求,动力电池和电池成组行业迎来了蓬勃发展。软包电池以其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好、功率性能好等优点,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而软包电池的成组设计复杂,组包技术要求高,一直制约着它的推广及应用。
传统的基于软包电芯模组设计基本是盒状式设计,具体的做法是先将电芯排列成组,用扎带捆绑固定,然后将电芯放如盒状的结构件当中,这种设计对于模组的生产效率及模组的热管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对于不同的成组方式无法做到灵活应用,使得电池模组的安装成组的效率,电池模组内部的热管理相对比较困难,生产成本也相对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带有电芯支架的软包电池模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带有电芯支架的软包电池模组,包括:电芯模组和模组固定件,所述电芯模组由若干软包电芯支架依次堆叠组成,所述软包电芯支架上至少安装两片软包电芯,两片所述软包电芯之间设有导热片,两个所述软包电芯支架之间设有绝缘片;
所述软包电芯支架上安装有汇流排,所述汇流排用于引出软包电芯的正负极;
所述模组固定件包括第一模组固定板和第二模组固定板,所述第一模组固定板安装于所述电芯模组的一侧,所述第二模组固定板安装于所述电池模组的另一侧,所述第一模组固定板开设有第一模组固定片,所述第二模组固定板开设有第二模组固定片。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导热片为硅胶导热片。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模组固定板开设有第一挂钩。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模组固定板开设有第二挂钩。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模组固定板具有第一汇流排固定块,所述第二模组固定板具有第二汇流排固定块,所述第一汇流排固定块和/或第二汇流排固定块安装有所述汇流排。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汇流排通过焊接或螺栓的方式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汇流排固定块和第二汇流排固定块上。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汇流排为铜片或铝片。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软包电芯支架为方形结构,所述方形结构的四个角上开设有支架定位通孔。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带有电芯支架的软包电池模组,通过在电芯模组上设有标准的软包电芯支架,使得节省软包电池模组的安装时间,而且也使得软包电池模组的空间利用率高,易于扩展和推广。在软包电池模组内固定、连接方式简单、方便,使得电池系统软包成组变得简单可行,同时还适用不同的电芯串、并联的组合方式,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2、本实用新型在软包电池模组中设有软包电芯支架,使得电池模组具有更好的电芯保护功能;在软包电芯之间设有导热片,可以使得电池模组具有良好的导热功能,提高电池模组的热传导能力。
3、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不仅结构简单、可以节省安装时间,而且模组的空间利用率高,实用性强;通过不同的串、并联组合方式,可以应用于各种新能源车辆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带有电芯支架的软包电池模组的结构原理图;
图2为图1的电芯支架的结构原理图;
图3为图1的模组固定件的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蓝微新源技术有限公司;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蓝微新源技术有限公司;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077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安全咨询窗口
- 下一篇:一种边框组件及门窗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