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安全的建筑工地用电设备监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107217.8 | 申请日: | 2017-08-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966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 发明(设计)人: | 罗欢畅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易联智道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G05B19/04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携众至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06 | 代理人: | 成义生;龙予倩 |
| 地址: | 51804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安全 建筑工地 用电 设备 监测 装置 | ||
一种基于安全的建筑工地用电设备监测装置,该装置包括数据采集单元和远程控制单元,其中,所述数据采集单元连接在建筑工地的所有用电设备上,并与所述远程控制单元无线或有线连接,所述远程控制单元设于监控终端上,该远程控制单元通过数据采集单元对各用电设备的使用时长、使用频率、电流、电压进行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本实用新型可对建筑工地的所有用电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以便及时发现和排除故障,并消除各种安全隐患,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工程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安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对建筑工地的所有用电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的基于安全的建筑工地用电设备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物的建设施工已成常态。人们在关注建设的规模和速度的同时也更加关注建筑物的质量和施工的安全。然而,实际情况却并不尽如人意。正如人们所知,在某些建筑工程中,由于技术、管理等的不到位,导致建筑质量差、安全隐患多且事故频发,特别是对于遍布于建筑工地的大量的用电设备,由于缺乏必要的科学监控手段,导致用电设备的故障得不到及时发现和控制而发生用电事故,尤其是当用电设备使用寿命或负载超标得不到及时预警时,更易导致事故发生。这类问题轻则会损坏用电设备,重则会使设备损毁甚至引发火灾,而用电设备故障或损坏不仅会影响设备正常使用,还会直接影响工程进度和工期,并且还会影响工程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可对建筑工地的所有用电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以便及时发现和排除故障,并消除各种安全隐患,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工程质量的基于安全的建筑工地用电设备监测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安全的建筑工地用电设备监测装置,该装置包括数据采集单元和远程控制单元,其中,所述数据采集单元连接在建筑工地的所有用电设备上,并与所述远程控制单元无线或有线连接,所述远程控制单元设于监控终端上,该远程控制单元通过数据采集单元对各用电设备的使用时长、使用频率、电流、电压进行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
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包括多个用电采集模块,各用电采集模块分别连接在所述各用电设备的电源输入端,并与所述远程控制单元无线或有线连接,用于采集各用电设备的使用时长、使用频率、电流及电压。
所述用电设备包括照明设备、塔机、施工电梯、爬架、潜水泵、钢筋设备及宿舍用电设备。
所述用电采集模块为三相电力数据采集模块,各用电采集模块分别连接在所述照明设备、塔机、施工电梯、爬架、潜水泵、钢筋设备及宿舍用电设备的电源输入端,并与所述远程控制单元无线或有线连接。
所述远程控制单元为设于监控终端上的控制APP,其与所述数据采集单元连接和通信。
所述监控终端包括设于监控中心的PC终端和管理人员的移动终端,其通过互联网或局域网与所述数据采集单元连接和通信。
本实用新型的贡献在于,其有效解决了现有建筑施工中因缺乏对用电设备的实时监控手段而导致的诸多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可对建筑工地的所有用电设备进行实时监控,且监控终端可实时显示监控数据,因此监控效率高,通过实时监控可掌握最准确的监控数据,使得用电设备所出现的异常及故障可以及时发现和排除,因而可及时消除各种安全隐患,保证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工程质量。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远程控制单元可对用电设备实施远程控制,使得管理人员通过移动终端即可对用电设备进行远程监控,因而可以节省成本,节约时间,并节省后期的运营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解释和说明,对本实用新型不构成任何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易联智道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易联智道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072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