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密封件和密封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06790.7 | 申请日: | 2017-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967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刘松华;倪琳;陈家辉;宋志刚;汪云河;钟志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38 | 分类号: | G02B6/38;H01R13/5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赵荣岗 |
地址: | 200131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件 密封 组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密封件,包括:弹性体,具有沿轴向方向延伸的轴向通孔和在所述轴向方向上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在所述弹性体上形成有一条切缝,所述切缝沿弯曲路径从所述弹性体的第一端延伸至第二端,从而使得所述弹性体在所述切缝处啮合在一起。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密封组件。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密封组件。在本实用新型中,密封件上的切缝沿弯曲路径延伸,使得密封件在受到径向挤压时在切缝处以犬牙交错的方式啮合在一起,从而使得密封件在切缝处不会产生错位,从而不会出现摩擦和磨损,提高了其密封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封件和包括该密封件的密封组件。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经常需要使用弹性密封件,例如,在连接器领域中,经常需要采用弹性密封件来密封连接器壳体的端口。在现有的连接器的一个应用中,在连接器壳体的端口处设置有弹性密封件和刚性密封帽,弹性密封件可容纳在刚性密封帽中,刚性密封帽螺纹连接至连接器壳体的端部上。线缆经由连接器壳体的端口引出,并穿过弹性密封件和刚性密封帽。当刚性密封帽螺纹连接至连接器壳体的端部上,刚性密封帽径向挤压弹性密封件,使得弹性密封件抱紧线缆并与刚性密封帽的内壁紧密接触,从而实现了刚性密封帽与线缆之间的密封。
为了保证弹性密封件与线缆之间的密封可靠性,通常弹性密封件上的用于穿线缆的轴向通孔的直径要稍小于线缆的直径,这会导致线缆难以穿过弹性密封件。为了便于将线缆穿过弹性密封件,通常还在弹性密封件上形成一个沿轴向方向延伸的切缝,使得弹性密封件的横截面呈C形环状,这样,弹性密封件的轴向通孔就很容易被扩大,这样,线缆能够容易地穿过弹性密封件的轴向通孔。
在现有技术中,弹性密封件上的切缝是沿轴向方向延伸的光滑平整的切缝,使得弹性密封件在切缝处的配合面是光滑平整的平面。这使得当弹性密封件在受到挤压变形时,弹性密封件在切缝处容易产生轴向错位,这会造成摩擦甚至磨损,导致密封效果不良,密封逐渐失效,会导致不能达到防水,防尘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密封件,包括:弹性体,具有沿轴向方向延伸的轴向通孔和在所述轴向方向上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在所述弹性体上形成有一条切缝,所述切缝沿弯曲路径从所述弹性体的第一端延伸至第二端,从而使得所述弹性体在所述切缝处啮合在一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切缝沿锯齿状的弯曲路径从所述弹性体的第一端延伸至第二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切缝沿波浪状的弯曲路径从所述弹性体的第一端延伸至第二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弹性体适于通过所述切缝套装在线缆上,所述线缆适于经由所述轴向通孔穿过所述弹性体;当所述弹性体受到径向挤压时,所述弹性体抱紧所述线缆,并在所述切缝处紧密地啮合在一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密封组件,包括:壳体;密封帽,可螺纹连接至所述壳体的一端上;前述密封件,可容纳在所述密封帽中;和线缆,从所述壳体的所述一端引出并穿过所述密封件和所述密封帽,所述密封件适于密封所述线缆和所述密封帽之间的配合界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当所述密封帽螺纹连接至所述壳体的一端上时,所述密封帽沿径向挤压所述弹性体,使得所述弹性体抱紧所述线缆,并在所述切缝处紧密地啮合在一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当所述密封帽螺纹连接至所述壳体的一端上时,所述密封帽沿径向挤压所述弹性体,使得所述弹性体与所述密封帽的内壁紧密接触,从而实现所述弹性体与所述密封帽之间的密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线缆为光缆、电缆或光电混合线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067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