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高密度沉淀池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105150.4 | 申请日: | 2017-08-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691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3 |
| 发明(设计)人: | 于富友;李培明;张志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昌邑海洋水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21/02 | 分类号: | B01D21/02;B01D21/24 |
| 代理公司: | 潍坊博强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7244 | 代理人: | 李伟 |
| 地址: | 2613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高密度 沉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高密度沉淀池。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使用的高密度沉淀池技术多是舶来品,引入中国污水处理领域使用多年,一般会将其工艺、结构全部照搬,以方便建造使用。如图3和图4所示,集水渠2和溢水槽3均设于沉淀池体1的内部,且集水渠2设于沉淀池体1的中间,溢水槽3均布于集水渠2的两侧,图中箭头方向表示集水渠2内以及溢水槽3内的水流动方向。由此可见,当集水渠2布置在沉淀池体1的表面中间位置时,对整个沉淀池体1表面负荷影响太大,而溢水槽3的横向设置,对沉淀池体1内水体流动也会产生阻力。另外在沉淀池体内还安装有斜板,用于沉淀污泥,沉淀池体工作一段时间后,根据使用情况,需要对斜板进行冲洗,如果集水渠和溢水槽均分布于沉淀池体内,在对斜板冲洗操作时很不方便,容易产生冲洗死角,因此维护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对斜板冲洗无死角、方便安装维护的新型高密度沉淀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新型高密度沉淀池,包括沉淀池体,位于所述沉淀池体一端的外侧设有集水渠,所述沉淀池体内布置有若干溢水槽,所述溢水槽的出水端连通至所述集水渠。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集水渠两侧及顶端分别与所述沉淀池体齐平设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溢水槽与所述集水渠垂直布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溢水槽在所述沉淀池体内沿水流方向顺行设置。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新型高密度沉淀池,包括沉淀池体,位于所述沉淀池体一端的外侧设有集水渠,所述沉淀池体内布置有若干溢水槽,所述溢水槽的出水端连通至所述集水渠;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集水渠外移设置在沉淀池体的外侧,使斜板的有效使用面积增加15%以上,且在对斜板进行冲洗维护时,不会再产生冲洗死角,便于维护,集水渠外设更有助于集水渠的安装与维护,沉淀池体上层清液溢流效率高,溢水槽和集水渠的上述布置,不会阻碍沉淀池体内水体流动,因此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对沉淀池体表面水体的负荷,该设计便于施工,有助于降低工程投资和施工难度。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集水渠侧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是现有技术的俯视图;
图4是现有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沉淀池体;2-集水渠;3-溢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新型高密度沉淀池,包括沉淀池体1,在所述沉淀池体1内安装有斜板、刮泥机等污水池利用常规设备,用于对沉淀下来的污泥进行清理。本实施例在位于所述沉淀池体1一端的外侧设有集水渠2,所述集水渠2所述沉淀池体1内布置有若干溢水槽3,所述溢水槽3的出水端连通至所述集水渠2,所述溢水槽3与所述集水渠2垂直布置。所述集水渠2不再占用所述沉淀池体1的内部空间,消除了其对所述沉淀池体1内水面流动的影响,另外,所述溢水槽3在所述沉淀池体1内为整段式结构,减少了与所述集水渠2的连接端口,因此减小了施工难度。
本实施例所述集水渠2两侧及顶端分别与所述沉淀池体1齐平设置,即所述集水渠2的宽度与所述沉淀池体1的宽度相应。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沉淀池体1为长方形结构,因此所述溢水槽3在所述沉淀池体1内沿水流方向顺行设置,所述沉淀池体1内水流方向与所述溢水槽3内水流方向一致,有助于减小所述溢水槽3对所述沉淀池体1内水流形成的阻力。
本实用新型虽然结构简单,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集水渠2对沉淀池体1内水流负荷大的弊端,将集水渠2外移设置在沉淀池体1的外侧,使斜板的有效使用面积增加15%以上,且在对斜板进行冲洗维护时,不会再产生冲洗死角,便于维护,集水渠2外设更有助于集水渠2的安装与维护,溢水槽3在沉淀池体1内为整段式设计,沉淀池体1上层清液溢流效率高,溢水槽3和集水渠2的上述布置,不会阻碍沉淀池体1内水体流动,因此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对沉淀池体1表面水体的负荷,该设计便于施工,有助于降低工程投资和施工难度。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昌邑海洋水业有限公司,未经昌邑海洋水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051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