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道弯头支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03645.3 | 申请日: | 2017-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788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3 |
发明(设计)人: | 易远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博研新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02 | 分类号: | F16L3/02 |
代理公司: | 成都巾帼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1260 | 代理人: | 邢伟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道 弯头 支撑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用弯头支撑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管道弯头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多个管道之间连接离不开弯头,通过弯头能够改变介质的流向,管道又分为风管和水管,水管大多安装于地面上,且水管用弯头整体尺寸不大也不需要支撑。对于风管用弯头不仅体积大、重量大,且又安装于空中,进风后风力过大容易导致整个弯头在空中摇晃,摇晃时还会击打其它风管,发出较大的声响,连续击打后,弯头甚至掉落,砸伤位于下方的工作人员非常不安全。目前,也有采用吊杆安装直角弯头,即直接将直弯头的直管悬吊起,而对于钝角弯头,吊杆很难与钝角弯头的斜管进行连接,存在安装困难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消除弯头晃动、适用于支撑不同角度的钝角弯头、安装方便的管道弯头支撑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管道弯头支撑结构,它包括垂直设置的螺纹杆、螺纹连接于螺纹杆上的螺纹套,所述的螺纹杆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板A,螺纹套的前端面上设置有螺纹孔,螺纹套的前侧设置有滑杆,滑杆的一端开设有沿其滑杆长度方向设置的腰形孔,滑杆经螺钉穿过腰形孔且与螺纹孔连接固定于螺纹套上,滑杆的另一端铰接有支撑板B,支撑板B与滑杆之间设置有气缸,气缸的缸筒铰接于滑杆底部,气缸的活塞杆铰接于支撑板B上。
所述的支撑板A垂直于螺纹杆设置。
所述的支撑板B的顶部开设有凹槽。
所述的滑杆与螺纹杆呈夹角设置。
该支撑结构还包括控制器,所述的控制器与气缸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消除弯头晃动、适用于支撑不同角度的钝角弯头、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中,1-螺纹杆,2-螺纹套,3-支撑板A,4-滑杆,5-腰形孔,6-螺钉,7-支撑板B,8-气缸,9-凹槽,10-钝角弯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2所示,一种管道弯头支撑结构,它包括垂直设置的螺纹杆1、螺纹连接于螺纹杆1上的螺纹套2,所述的螺纹杆1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板A3,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支撑板A3垂直于螺纹杆1设置,螺纹套2的前端面上设置有螺纹孔,螺纹套2的前侧设置有滑杆4,滑杆4与螺纹杆1呈夹角设置,滑杆4的一端开设有沿其滑杆4长度方向设置的腰形孔5,滑杆4经螺钉6穿过腰形孔5且与螺纹孔连接固定于螺纹套2上,滑杆4的另一端铰接有支撑板B7,支撑板B7的顶部开设有凹槽9,支撑板B7与滑杆4之间设置有气缸8,气缸8的缸筒铰接于滑杆4底部,气缸8的活塞杆铰接于支撑板B7上。
该支撑结构还包括控制器,所述的控制器与气缸8连接,通过控制器能够控制气缸8活塞杆的伸出或缩回,方便后续支撑操作,同时增加支撑力。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当风管用钝角弯头10在空中安装完毕后,先向上举起螺纹杆1使支撑板A3支撑于钝角弯头10的横管下方,实现了将钝角弯头10的直管托起,再拧松螺钉6,随后绕螺钉6旋转滑杆4,以使滑杆4垂直于钝角弯头10的斜管,随后通过螺钉6与腰形孔5的配合滑动滑杆4以使支撑板B7的凹槽9处于斜管正下方,再次拧紧螺钉6后控制气缸8活塞杆伸出,支撑板B7绕着其与滑杆4的铰接点逆时针旋转,从而使斜管完全贴合于凹槽9底部,实现了将钝角弯头10的斜管托起,因此该支撑结构能够将钝角弯头整个托起,管道内进风后即使风力过大,也不会出现弯头摇晃的现象,具有安全可靠的特点。所述的滑杆4能够绕螺钉6旋转,保证滑杆4能够垂直于钝角弯头10的斜管,促使托起弯头,适用于支撑不同角度的钝角弯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博研新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博研新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036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