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换热器用钛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03034.9 | 申请日: | 2017-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355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蔡立新;高林华;田志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龙(张家港)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1/12 | 分类号: | F28F1/12;F28F19/00;F28F21/08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姚娟 |
地址: | 215625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器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换热器用钛管,包括内钛层和外钛层,所述内钛层与外钛层之间设有钢管层,所述内钛层内侧设有陶瓷层,所述外钛层的外侧设有钼钛合金层,该钛管的管体上设有若干个凸起,所述凸起的上表面为平面,所述凸起的下表面为圆弧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换热器用钛管,大大提高了耐腐蚀性能,降低了厂家的资金投入,且与流体接触面积增加,热交换率大大提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值得推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钛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换热器用钛管。
背景技术
换热器的性能好坏主要看其热交换率是否满足要求,而热交换率主要依靠进行热交换的换热管道来进行,通常采用钛管来制作换热管道,但现有的钛管钛含量太高,造价高,而且一旦损坏更换也需要昂贵的钛管进行替换,厂家的投资成本较大,且,现有的钛管与流体接触面积有限,导致换热效果有限,因此,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换热器用钛管,大大提高了耐腐蚀性能,降低了厂家的资金投入,且与流体接触面积增加,热交换率大大提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值得推广。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换热器用钛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钛层和外钛层,所述内钛层与外钛层之间设有钢管层,所述内钛层内侧设有陶瓷层,所述外钛层的外侧设有钼钛合金层,该钛管的管体上设有若干个凸起,所述凸起的上表面为平面,所述凸起的下表面为圆弧面。
前述的一种换热器用钛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由钼钛合金材料制成,所述凸起熔接在管体外壁上。
前述的一种换热器用钛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钛层、外钛层的厚度为0.2-1mm。
前述的一种换热器用钛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层的厚度为0.3-1.5mm。
前述的一种换热器用钛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层的厚度为0.5-2mm。
前述的一种换热器用钛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钼钛合金层的厚度为0.5-3mm。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换热器用钛管,包括内钛层和外钛层,在内钛层与外钛层之间复合了钢管层,增加了钛管的整体强度,同时分别在内钛层内侧复合陶瓷层,外钛层的外侧复合钼钛合金层,有效增加该钛管的耐腐蚀性能,大大降低了钛管的损坏率,也就降低了更换频率,减小钛管的使用量,缩小了厂家的资金投入。此外,该钛管的管体上设有若干个凸起,增加流体与管体的接触面积,大大提高换热效率,且凸起的上表面为平面,下表面为圆弧面,平面设计使得流体经过钛管时遇阻减缓速度从而增加热交换时间,提高热交换率,下方的圆弧面则使得流体顺畅流至下一个凸起进行热交换。该换热器用钛管,大大提高了耐腐蚀性能,降低了厂家的资金投入,且与流体接触面积增加,热交换率大大提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用钛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用钛管的剖面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
1:内钛层;2:外钛层;3:钢管层;4:陶瓷层;5:钼钛合金层;6:管体;7: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龙(张家港)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海龙(张家港)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030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