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负荷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01798.4 | 申请日: | 2017-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912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胡润夏;陈尧;孙观灵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中彩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卢宏;周栋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负荷 一体化 污水处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负荷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包括与进水管连通的格栅井,与格栅井连通的污水净化器;所述污水净化器包括依次连通的初沉池、厌氧生物滤池、曝气生物滤池和二沉池;所述初沉池与格栅井连通,所述二沉池与排水管连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置,污染物负荷高、脱氮效果好、集成化程度高、成本低、占地面积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高负荷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的技术。
背景技术
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但农村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制约了农村可持续发展之路,因此农村污染环境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
常见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有人工湿地、MBR工艺、AO工艺,其中人工湿地技术净化效果好,适用于出水水质高的地方,但较其他技术占地面积较大,在应用上具有一定局限性;MBR工艺污染物负荷高、净化效果好,但投资成本和运维费用较高;AO工艺污水净化效果好、占地面积小、污染物负荷相对较高。三种最常规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相比较AO工艺适用性最强。然而常规AO工艺在应用中一般主体结构采用土建施工,配套设备后期安装,这样增加了整个工程的复杂性。并且常规AO工艺中往往采用弹性填料、组合填料等微生物挂膜效果一般的生物填料,不能提高AO工艺的污染物负荷,既污染物处理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污染物负荷高、污水净化效果好、集成化程度高、成本低、占地面积小的污水处理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高负荷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与进水管(1)连通的格栅井(2),与格栅井(2)连通的污水净化器(8);所述污水净化器(8)包括依次连通的初沉池(3)、厌氧生物滤池(4)、曝气生物滤池(5)和二沉池(6);所述初沉池(3)与格栅井(2)连通,所述二沉池(6)与排水管(7)连通。
优选地,所述格栅井(2)内腔中部设有格栅板(21)。
优选地,所述初沉池(3)通过A弯管(31)与厌氧生物滤池(4)连通。
优选地,所述厌氧生物滤池(4)内设有亲水性高比表面积带状生物填料(41);所述厌氧生物滤池(4)通过B弯管(42)与曝气生物滤池(5)连通。
优选地,所述曝气生物滤池(5)内腔底部设有曝气盘(54),所述曝气盘(54)与曝气管线(53)连接,所述曝气管线(53)延伸至曝气生物滤池(5)外部;所述曝气管线(53)与曝气生物滤池(5)顶部的回转式风机(52)连接,所述回转式风机(52)的启停由设于曝气生物滤池(5)顶部的电气控制柜(51)控制。
优选地,所述二沉池(6)内腔底部设有污泥回流泵(61),所述污泥回流泵(61)与污泥回流管线(63),所述污泥回流管线(63)延伸经过曝气生物滤池(5)后与厌氧生物滤池(4)连通,所述污泥回流泵(61)通过污泥回流管线(63)将污泥回流至厌氧生物滤池(4);所述二沉池(6)底部泥斗(64)位置上方设有水平布置的布水管(62),所述曝气生物滤池(5)通过布水管(62)与二沉池(6)连通;所述二沉池(6)上部设有溢流堰(65),所述溢流堰(65)通过排水管(7)将净化后的污水排出。
优选地,所述初沉池(3)、厌氧生物滤池(4)、曝气生物滤池(5)、二沉池(6)顶部均开设有检修孔。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格栅井内固定有一块格栅板,格栅板网眼φ4mm,格栅井主体是一个封底的PE管筒,格栅井有一个进水口,φ200-350mm,格栅井有一个出水口,φ100mm-150mm。格栅井出口用来连接出水管一端,出水管另一端焊接有法兰。格栅井顶部设置有碳钢盖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中彩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中彩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017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