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架设电缆线的工具架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00834.5 | 申请日: | 2017-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500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7 |
发明(设计)人: | 袁杰林;张家驹;杨世强;林腾远;杜光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四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02 | 分类号: | H02G1/02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52100 | 代理人: | 刘楠,李龙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架设 电缆线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线工具架,属于建筑施工安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建筑行业中,前期临电布设过程中,尤其是电缆线较长时,传统方法为将成捆的电缆线放置在现场,人工绕开电缆线,此方式存在占地面积大、易打结、需较多人工配合、电缆线架设速度慢等缺点,不仅费时费力、甚至会延误工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架设电缆线的工具架,针对现有电缆线布设时存在的问题,将电缆线架设起后再进行布设,可大幅节省人工、减少工序、节约场地,具有构造简单、移动方便、穿线速度快、适用性强、稳定性能好等优点。
为解决上述问题,拟采用这样一种架设电缆线的工具架,包括横梁、轴承和立柱,两个立柱沿竖向设置,两个立柱的上端均沿横向固定设置有波纹板,所述轴承通过支撑部固定设置于波纹板上,每个立柱的波纹板上设置有两组相互平行且等高设置的轴承,横梁截面为圆形,两组轴承之间的距离小于横梁的直径,横梁的两端分别搭放设置于两组轴承之间的的上侧。
前述工具架中,支撑部为方钢,每个波纹板上固定设置有两块支撑部,每组轴承对应设置于其中一块支撑部上;
前述工具架中,每个立柱的底部还对应设置有立柱底座,立柱的下端固定设置于立柱底座上;
前述工具架中,每个立柱底座的相对两侧沿横向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的钢板,两个钢板的两端分别通过与钢板相垂直的第一螺纹杆固定连接,且第一螺纹杆的中部通过第二螺纹杆与立柱的中部固定连接;
前述工具架中,第二螺纹杆的上端固定设置于立柱高度的4/5处;
前述工具架中,立柱底座和钢板与立柱的下端侧壁之间均设置有角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原理简单,操作方便,安全性高,适用范围广,减少了前期电缆线布设时的人工、场地需求量,也加快其布设速度,同时保证电缆线在布设过程中不会出现旋转、打结现象,保证临电布置、使用的安全性能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支撑立柱的侧视图;
图3是支撑立柱的俯视图;
图4是轴承布置大样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参照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架设电缆线的工具架,包括横梁1、轴承2和立柱3,轴承2的型号为2310-2RS,两个立柱3沿竖向设置,两个立柱3的上端均沿横向固定设置有波纹板5,波纹板5的尺寸为20cm×20cm,所述轴承2通过支撑部4固定设置于波纹板5上,每个立柱3的波纹板5上设置有两组相互平行且等高设置的轴承2,支撑部4为方钢,每个波纹板5上固定设置有两块支撑部4,每组轴承2对应设置于其中一块支撑部4上,横梁1截面为圆形,两组轴承2之间的距离为4cm,小于横梁1的直径Φ6.5,横梁1的两端分别搭放设置于两组轴承2之间的的上侧;
每个立柱3的底部还对应设置有立柱底座6,立柱底座6的厚度为20mm,尺寸为45cm×45cm,立柱3的下端固定设置于立柱底座6上,每个立柱底座6的相对两侧沿横向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的钢板8,钢板8的尺寸为5cm×15cm×50cm,两个钢板8的两端分别通过与钢板8相垂直的第一螺纹杆9固定连接,且第一螺纹杆9的中部通过第二螺纹杆10与立柱3高度的4/5处固定连接,第一螺纹杆9和第二螺纹杆10均为直径25mm的三级螺纹钢筋,均为焊接固定,从而构成直角三脚架,三角形的支撑架其本身稳定性好,立柱底座6和钢板8与立柱3的下端侧壁之间均设置有角钢7,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使用时,将成捆的电缆线放置于横梁1上,在进行电缆线布设时只需前方有人拉动电缆线,放线架上横梁1即可随之转动,从而保障了电缆线穿线的速度,同时极大减少电缆线的旋转、打结现象,提高了电缆线的使用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四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建四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008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