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针对三元单体电池充放电测试中使用的专用夹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100370.8 | 申请日: | 2017-08-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637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 发明(设计)人: | 冷梅;陆文秀;郑志彪;华挺飞;李卫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锂电(江苏)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1/04 | 分类号: | G01R1/04;G01R31/3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32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对 三元 单体 电池 放电 测试 使用 专用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存放夹具,特别是一种针对三元单体电池充放电测试中使用的专用夹具。
背景技术
锂电动力电池是一个要求高品质、高安全的产品。消费者在使用时往往不清楚电池的性能,导致在使用时电池的工作效率往往达不到理想目标,有时甚至盲目使用会引起电池爆炸事件的发生,人身安全也会受到损伤,因此对电池的充放电性能测试在生产中是至关重要的。测试时需将被测电池正确接入到测试仪器上,此时如何稳定和方便地固定被测电池就显得尤为重要,之前送检的三元单体电池,固定电池的夹具为四块长方体电木材质板材,采用螺栓连接。上端通过杆部螺纹、端部球形的铜柱作为端子,通过端子与测试仪器链接,这样的设计存在以下几点的使用不足:1.绝缘电木板材强度不够,且绝缘电木的结构是长方体对电池端面的固定没有防护,遇到冲击易倾倒。2.简单通过铜柱作为端子,铜柱与正负极极柱面的接触面积有限,而且存在接触不良或接触不到的事故,以此会造成充放电性能测试数据不准。3.通用夹具不适用三元单体电池的夹持。因此,结合车间生产的三元单体电池的外形尺寸,结合材料与实际生产需求,优化结构设计,自行设计一款适合三元单体电池的使用夹具,考虑强度、稳定性、端子与正负极极柱面的接触面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储存方便、防撞性能高和便于携带的一种针对三元单体电池充放电测试中使用的专用夹具。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针对三元单体电池充放电测试中使用的专用夹具,包括底板和顶板;所述底板的最左端通过螺丝与左侧板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底板最右端通过翻转转轴与右侧板翻折连接,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内装有三元单体电池,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上端装有顶板。
进一步,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内侧面分别掏有电池侧面夹槽和电池底槽,所述电池侧面夹槽和电池底槽将三元单体电池固定在底板、顶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内。
更进一步,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的顶端的限位槽内装有螺栓柱,所述螺栓柱通过限位螺栓与顶板连接。
更进一步,所述顶板底部装有端子,所述端子下端设有针面层,所述针面层与三元单体电池上表面接触连接,所述螺栓柱的外径处套有螺旋压缩弹簧,所述螺旋压缩弹簧与顶板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型的有益效果:利用此轻便的夹具工装,能快速、方便的夹紧到位。避免以前测量的老旧夹具的不确定性。同时,夹具既可以用于送检产品的应用,也可以用于电化学性能测试实验室中的应用,同时减少激光焊接采用方便的锡焊连接导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针对三元单体电池充放电测试中使用的专用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侧板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左侧板的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底板的俯视图。
图中:1为左侧板、1-1为电池侧面夹槽、2为底板、2-1为电池底槽、3为三元单位电池、4为右侧板、5为顶板、6为端子、6-1为针面层、7为螺旋压缩弹簧、8为螺栓柱、8-1为限位螺栓、9为翻转转轴、10为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针对三元单体电池充放电测试中使用的专用夹具,包括底板和顶板;所述底板2的最左端通过螺丝与左侧板1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底板2最右端通过翻转转轴9与右侧板4翻折连接,所述左侧板1和右侧板4内装有三元单体电池3,所述左侧板1和右侧板4上端装有顶板5。其中,首先夹具体考虑到夹具整体质量要轻以便于搬运携带,要耐撞击、抗冲击以便防摔,要具有优良的绝缘性的特性,故而左侧板1、底板2、右侧板4、顶板5所用材料为中高强度的、质轻的聚碳酸酯实心板(PC耐力板)材料作为主材板料。为了让四个板块具有连接的整体性,将所述左侧板1通过螺丝与底板2固定连接,所述右侧板4则作为“存放开口”,并且让右侧板4通过翻转转轴9与底板2翻折连接。最终将顶板5安装在左侧板1和右侧板4的顶端,完成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锂电(江苏)有限公司,未经中航锂电(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0037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