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棱镜定量微调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100340.7 | 申请日: | 2017-08-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984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 发明(设计)人: | 叶大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大琪 |
| 主分类号: | G02B7/18 | 分类号: | G02B7/18;G03B17/17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252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棱镜 定量 微调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单反相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棱镜定量微调装置。
背景技术
数码单反相机就是单镜头反光数码照相机,该技术就是在胶片平面的前面以45°角安装了一片反光镜,反光镜的上方依次有毛玻璃、五棱镜目镜等,五棱镜将实像光线多次反射改变光路,将影像其送至目镜,使观景窗中所看到的影像和胶片上永远一样,也使取景范围和实际拍摄范围基本上一致。这种棱镜的独到设计使得摄影者可以从取景器中直接观察到通过镜头的影像,在这种系统中,光线透过镜头到达反光镜后,折射到上面的对焦屏并结成影像,透过接目镜和五棱镜,我们可以在观景窗中看到外面的景物。与此相对的,一般数码相机只能通过LCD屏或者电子取景器看到所拍摄的影像。显然直接看到的影像比通过处理看到的影像更利于拍摄。
但是现有的数码单反相机在取景时,光线首先通过对焦屏再通过五棱镜最后进入取景器,目前数码单反相机的五棱镜为不可定量微调设置,从而不能控制光线的走向,这样不利于提高取景的效果,导致取景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棱镜定量微调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棱镜定量微调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内部设置光线传播组件,所述光线传播组件由镜头、光圈、反射镜、对焦屏、五棱镜和取景器组成,光线依次通过镜头、光圈、反射镜、对焦屏、五棱镜、取景器,所述反射镜的一侧设置有快门和胶片,所述五棱镜上设置有定量微调组件,所述定量微调组件包括胶合在五棱镜两端的转轴、齿轮、齿轮轴及调节旋钮,所述五棱镜两端的转轴同轴设置,所述转轴的两端与所述机体活动连接,所述齿轮固定设置在五棱镜一端的转轴上,所述调节旋钮固定设置在齿轮轴上,所述齿轮轴与所述齿轮啮合传动。
优选的,所述机体在位于调节旋钮的位置设置有槽孔,所述调节旋钮安装在槽孔内,且调节旋钮顶部位于槽孔外侧。
优选的,所述齿轮轴的两端与所述机体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调节旋钮为圆盘形结构,且调节旋钮的侧壁设置有刻度标注。
优选的,所述调节旋钮的边缘设置有防滑螺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定量微调组件实现了对五棱镜的定量微调,使用时通过拨动调节旋钮,调节旋钮带动齿轮轴转动,齿轮轴带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五棱镜转动,由于齿轮轴与齿轮之间的传动比较小,使得该装置调节方便,实现了棱镜的定量微调,提高了取景效果,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定量微调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反射镜;2-快门;3-胶片;4-取景器;5-机体;6-五棱镜;7-对焦屏;8-光圈;9-镜头;10-定量微调组件;101-转轴;102-齿轮;103-齿轮轴;104-调节旋钮;105-槽孔;11-光线传播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棱镜定量微调装置,包括机体5,所述机体5内部设置光线传播组件11,所述光线传播组件11由镜头9、光圈8、反射镜1、对焦屏7、五棱镜6和取景器4组成,光线依次通过镜头9、光圈8、反射镜1、对焦屏7、五棱镜6、取景器4,所述反射镜1的一侧设置有快门2和胶片3,所述五棱镜6上设置有定量微调组件10,所述定量微调组件10包括胶合在五棱镜6两端的转轴101、齿轮102、齿轮轴103及调节旋钮104,所述五棱镜6两端的转轴101同轴设置,所述转轴101的两端与所述机体5活动连接,所述齿轮102固定设置在五棱镜6一端的转轴101上,所述调节旋钮104固定设置在齿轮轴103上,所述齿轮轴103与所述齿轮102啮合传动。
所述机体5在位于调节旋钮104的位置设置有槽孔105,所述调节旋钮104安装在槽孔105内,且调节旋钮104顶部位于槽孔105外侧;所述齿轮轴103的两端与所述机体5活动连接;所述调节旋钮104为圆盘形结构,且调节旋钮104的侧壁设置有刻度标注,便于控制调节旋钮104的旋转角度;所述调节旋钮104的边缘设置有防滑螺纹,增加摩擦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大琪,未经叶大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003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薄800万像素镜头结构
- 下一篇:手机用图形用户界面(扫票中奖查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