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二次风配风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099787.7 | 申请日: | 2017-08-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796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 发明(设计)人: | 翟永军;成志建;吕俊复;刘鑫;张国君;靳保珍;张晓燕;张艳龙;张晓刚;何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锅炉集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 |
| 主分类号: | F23C10/18 | 分类号: | F23C10/18;F23L9/00 |
| 代理公司: |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14105 | 代理人: | 程园园 |
| 地址: | 030008 山西省太原市尖***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流化床 锅炉 二次 风配风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锅炉二次风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二次风配风装置。
背景技术
循环流化床锅炉二次风主要指不参与床料层底部流化、用于密相区和悬浮段物料颗粒燃烧的助燃风。目前国内循环流化床锅炉为了降低NOx原始排放和提高锅炉燃烧的效率,二次风布置有两层或三层布置,一般沿锅炉本体均匀设置,风箱不连续,风管圆形结构,高度方向上布置两层或三层,实现分级送风等效果。但根据锅炉运行实测表明,NOx排放取决于燃料品种、燃料温度及过量空气系数,与二次风布置层数多少无关,因此多层圆形布置就体现出结构复杂、风口流速不高,穿透力不强,作用不佳等问题。循环流化床锅炉作为一种新型的清洁燃烧技术,其节能环保性近年来取得了很好的发展,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锅炉超低排放和燃烧效率受到很高关注,二次风的结构改变成为新的发展需求。由于超低排放的环保要求,循环流化床锅炉循环系统根据不同煤种,分离效率相应不断提高,循环物料粒径更细,物料浓度增加,二次风的穿透力问题影响着燃烧效率。为提高二次风穿透力,二次风结构也带来了沿程阻力大的问题。运行时二次风为调节氧量,二次风的进入布置位置及二次风进入时机,同时影响着NOx的生成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循环流化床锅炉二次风布置存在结构复杂、风口流速不高、穿透力不强和作用不佳等问题,提供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二次风配风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二次风配风装置,包括环形风箱、二次风支风管和支撑托架,所述环形风箱通过支撑托架设置在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中部,二次风支风管单层布置,且使二次风支风管的进风口与环形风箱的出风口连接,并使二次风支风管的出风口与设置在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前后墙的单层进风口连接。
所述二次风支风管的横截面为矩形,其管径从进风口至出风口逐渐变小。
所述环形风箱出风口和设置在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前后墙的进风口为矩形,环形风箱出风口、二次风支风管横截面及设置在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前后墙的进风口的长:宽比为2:1。
所述设置在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前后墙的单层进风口与循环流化床锅炉布风板的高度为3-3.5m。
所述环形风箱为矩形环形风箱。
本实用新型根据炉内流化床燃烧状态,流化床中心为贫氧区域,选择炉膛前后墙,距离布风板高度较大处单层布置,进口为矩形,风口少,动量及刚度大。
本实用新型二次风单层设置防止二次风无组织行为,前后墙布置利于二次风穿透扰动效果增强,高速二次风良好的穿透能力保证了炉膛横断面各处颗粒充分供应氧气,减少高浓度物料颗粒的贫氧区。并增加颗粒之间的相互运动、摩擦和撞击,便于剥离焦炭炭粒子表面灰壳,促进其与氧分的接触,确保悬浮段快速流化和气力输送区域燃料的燃烧效率,提高燃尽率。NOx初始排放主要因素中有过量空气系数的原因,适当的提高了二次风口距离布风板的位置,延迟二次风进入,使得炉膛下部处于强还原气氛,达到抑制氮氧化物生成的效果。整体结构由大二次风环形风箱和流线型减缩型二次风口组成,有利于降低二次风沿程阻力。
本实用新型基于循环流化床最新的流态重构理论,采用了低阻力大动量强穿透力二次风结构且抑制了氮氧化物的生成。大二次风环形风箱,流线型减缩型二次风口大大降低了二次风沿程阻力,单层布置防止了二次风无组织行为,避免了无组织二次风对循环物料诱导和流畅均匀的影响。前后墙布置更利于二次风的穿透性。二次风风口少及进口处高宽比为2:1等结构使得二次背压大,提高了入炉风口的流速,动量及刚度,大动量穿透到炉膛中心,为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提高燃尽效率。降低了锅炉机组的供电煤耗,锅炉二次风机的压头降低,风机电耗下降,从而降低锅炉机组的厂用电率。二次风入炉风口与布风板的高度距离,决定了二次风进入的延迟时间,也是决定炉膛下部还原气氛强弱的关键,提高了与布风板的高度差,在循环物料系统分离效率极高的前提先,循环物料粒径更细,床层质量提高,炉膛底部浓相区更致密,强还原气氛增加,抑制了NOx的原始排放。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二次风配风装置,包括矩形环形风箱1、二次风支风管2和支撑托架3,所述二次风支风管2的横截面为矩形,其管径从进风口至出风口逐渐变小;所述矩形环形风箱1出风口和设置在循环流化床锅炉6炉膛前后墙的进风口4亦为矩形,矩形环形风箱1出风口、二次风支风管2横截面及设置在循环流化床锅炉6炉膛前后墙的进风口4的长:宽比为2:1;所述矩形环形风箱1通过支撑托架3设置在循环流化床锅炉6的中部,二次风支风管2单层布置,且使二次风支风管2的进风口与矩形环形风箱1的出风口连接,并使二次风支风管2的出风口与设置在循环流化床锅炉6炉膛前后墙的单层进风口4连接;所述设置在循环流化床锅炉6炉膛前后墙的单层进风口4与循环流化床锅炉6的布风板5的高度为3-3.5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锅炉集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未经太原锅炉集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997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