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膜锚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98257.0 | 申请日: | 2017-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928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曹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今盛杰膜结构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15/22 | 分类号: | E04H15/22;E04H15/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0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锚固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膜锚固结构,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其包括横截面呈U形且沿长度方向延伸的金属构件、设置于金属构件中的绳边放置台以及楔块,所述绳边放置台具有一个倾斜面,倾斜面的上侧连接于金属构件端口一侧的顶部,倾斜面的下侧接近金属构件的另一侧且高度高于金属构件的底部,倾斜面下侧和金属构件侧壁夹持形成容纳槽,所述楔块包括卡紧端以及与卡紧端形成“7”字型结构的压膜端,卡紧端嵌入容纳槽中时压膜端背离卡紧端的一侧接近金属构件的内侧壁,楔块配合绳边放置台形成用于夹持绳边的空间。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气膜锚固结构密封性不够好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膜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膜锚固结构。
背景技术
气膜建筑是用特殊的建筑膜材做外壳,配备一套智能化的机电设备在气膜建筑内部提供空气的正压,把建筑主体支撑起来的一种建筑结构系统。一套完整的气膜建筑系统还包括了照明系统和门禁系统。
气膜建筑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气膜靠内外气压差来支撑整个建筑。由于材料的柔性和结构固有的有效性和弧形的体形,没有受弯、受扭和受压的构件;
2、内部无需任何框架或梁柱支撑,跨度可以达到180米;
3、随着大气压的升高,其环境含氧量是递增的,因此气膜内外的气压差不仅不会对人体有任何不良的影响,反而会有助于人们从事运动活动或体力工作;通常内外气压差为250Pa,约0.0025个大气压(相当于正常建筑1层与9层的气压差)。气膜建筑是经证实成熟的建筑技术,它采用特殊的膜材作为建筑的外壳,使用斜向钢缆为传力系统,通过调整内外气压差形成安全、稳定的建筑系统。系统易于操作和维护,而且费用相对低廉。
目前气膜锚固结构基本上采用预埋钢板上焊接型钢方式,膜材与型钢螺栓连接,装置外包水泥砂浆。这种连接方式有如下缺陷:(1) 预埋件数量较多,施工难度大;(2)预埋钢板之间存在缝隙,型钢与预埋钢板焊接不严实,膜和螺栓的连接,都易形成漏气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膜锚固结构,它具有密封性能好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气膜锚固结构,其包括横截面呈U形且沿长度方向延伸的金属构件、设置于金属构件中的绳边放置台以及楔块,所述绳边放置台具有一个倾斜面,倾斜面的上侧连接于金属构件端口一侧的顶部,倾斜面的下侧接近金属构件的另一侧且高度高于金属构件的底部,倾斜面下侧和金属构件侧壁夹持形成容纳槽,所述楔块包括卡紧端以及与卡紧端形成“7”字型结构的压膜端,卡紧端嵌入容纳槽中时压膜端背离卡紧端的一侧接近金属构件的内侧壁,楔块配合绳边放置台形成用于夹持绳边的空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膜的边缘设置有绳边,绳边呈圆柱形,由气膜的边缘向上卷曲形成的圆柱空腔以及穿设在圆柱空腔里的麻绳组成。锚固气膜时,预先将金属构件拼接固定在地面上,再将绳边塞入金属构件中,最后将楔块嵌入容纳槽中。这时压膜端会将气膜挤压在金属构件内壁上,同时楔块配合绳边放置台将绳边夹持在空间中,这样气膜就受到了有效的夹持。该技术方案施工步骤简单,施工难度低;压膜端配合金属构架内壁密封性较好,同时这种设置无需在气膜上开孔,不破坏气膜的整体性,密封性较好,两方面的改进能使膜室内具有较好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气膜锚固结构还包括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楔块顶部的凸块以及螺纹连接凸块的固定螺钉,金属构件在对应固定螺钉的位置处配合设置有螺纹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楔块的卡紧端的外壁完全贴合在金属构件的内壁上,楔块表面粗糙,可以产生更好的固定效果。由于在楔块长时间使用,并且在积水的渗透下,表面会产生锈蚀等现象,影响楔块和金属构件的固定,所以在楔块上的上端面上连接有固定组件。固定组件中固定螺栓螺纹连接凸块以及金属构架侧壁,实现楔块和金属构件的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今盛杰膜结构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今盛杰膜结构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982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的逐齿变螺旋角齿轮加工装置
- 下一篇:一种智能电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