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茶水分离器及杯组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093907.2 | 申请日: | 2017-08-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917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 发明(设计)人: | 黄锦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锦松 |
| 主分类号: | A47J31/06 | 分类号: | A47J31/06;A47G19/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东方至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85 | 代理人: | 霍金虎 |
| 地址: | 3213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容置筒 分离器 过滤筒 茶水 杯体 杯组 本实用新型 泡茶 上端敞口 过滤孔 连接件 可拆卸式 有效控制 横断面 饮茶 上端口 封盖 可控 筒壁 圆缺 流出 茶叶 容纳 供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茶水分离器及杯组,茶水分离器包括:容置筒,其上端敞口,且其筒壁和筒底均开设过滤孔,所述容置筒的横断面为一圆缺,所述容置筒用于容纳茶叶;过滤筒,其上端敞口,且其筒底开设过滤孔;连接件,所述过滤筒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容置筒可拆卸式的对接以使所述过滤筒的筒底的一部分封盖所述容置筒的上端口。当茶水分离器设置于杯体中时,容置筒与杯体之间形成一个供水通过的通道,通道与过滤筒的筒底的另一部分相对,以使水能够通过通道并通过过滤筒的筒底的另一部分流出。本实用新型的杯组通过使杯体倾斜不同方向来选择泡茶或者饮茶,从而能够有效控制泡茶时间,从而使茶水浓度可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水分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茶水分离器。
背景技术
使用水杯饮用茶水时,为防止茶叶被饮入,在水杯靠近上端口处设置一个筒体,该筒体底部开设过滤孔。使用时,先将茶叶放置水杯中,然后再放置筒体,饮用茶水时,茶水能够通过过滤孔被人饮用,而茶叶不能通过过滤孔而被筒体的底部阻挡。
上述水杯存在缺点,茶叶始终浸泡在水中,使得茶水的浓度仅仅靠放入茶叶的多少来控制,并且长时间浸泡茶叶使得茶水的口感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茶水分离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茶水分离器,包括:
容置筒,其上端敞口,且其筒壁和筒底均开设过滤孔,所述容置筒的横断面为一圆缺,所述容置筒用于容纳茶叶;
过滤筒,其上端敞口,且其筒底用于封闭所述容置筒的上端口,所述过滤筒的筒底开设有过滤孔;
连接件,所述过滤筒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容置筒可拆卸式的对接以使所述过滤筒的筒底封盖所述容置筒的上端口。
优选地,所述过滤筒的筒底为圆缺板或者圆板。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为连接套,所述过滤筒与所述连接套的上端套接,所述容置筒与所述连接套的下端套接。
优选地,所述过滤筒的筒壁上形成有外延的弹性卡板,以当所述过滤筒设置于杯体中时,所述弹性卡板紧顶所述杯体的内壁以使所述过滤筒固定在杯体中。
优选地,所述过滤筒上设置有提梁。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杯组,包括杯体以及茶水分离器,所述茶水分离器包括:
容置筒,其上端敞口,且其筒壁和筒底均开设过滤孔,所述容置筒的横断面为一圆缺,所述容置筒用于容纳茶叶;
过滤筒,其上端敞口,且其筒底用于封闭所述容置筒的上端口,所述过滤筒的筒底开设有过滤孔;
连接件,所述过滤筒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容置筒可拆卸式的对接以使所述过滤筒的筒底的圆缺板封盖所述容置筒的上端口;其中:
当所述茶水分离器设置于所述杯体中时,所述容置筒与杯体之间形成一个供水通过的通道,以使水能够通过所述通道并通过所述过滤筒的筒底流出。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为连接套,所述过滤筒与所述连接套的上端套接,所述容置筒与所述连接套的下端套接。
优选地,所述过滤筒的筒壁上形成有外延的弹性卡板,以当所述过滤筒设置于所述杯体中时,所述弹性卡板紧顶所述杯体的内壁以使所述过滤筒固定在杯体中。
优选地,所述过滤筒上设置有提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茶水分离器及杯组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茶水分离器安装于杯体中后,通过使杯体倾斜不同方向来选择泡茶或者饮茶,从而能够有效控制泡茶时间,从而使茶水浓度可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锦松,未经黄锦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939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蓄能型即热开水机
- 下一篇:茶觉360度出水滤盖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