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阻燃电池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087550.7 | 申请日: | 2017-08-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260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 发明(设计)人: | 王珂;高建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国创成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567;H01M2/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于鹏 |
| 地址: | 620032 四川省眉山***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电池系统 阻燃 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 连接器连接 负压运行 水冷散热 系统结构 箱体侧壁 箱体内部 运行条件 抽真空 传统的 电磁阀 高功率 冷却液 散热片 泄压阀 风扇 散热 风冷 水泵 装载 均衡 维护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阻燃电池系统,该系统包括电池和箱体,所述散热片位于箱体侧壁及上部;箱体内部设有电池、电池集耳和连接器;电池通过电池集耳与连接器连接;所述箱体用于装载冷却液;在箱体的左右顶部分别设置泄压阀和电磁阀;在箱体一侧设置总正/总负接口。本系统结构简单,不需要特殊维护。系统内部温度的均衡和散热都是自发运行,内部不需要风扇水泵等设备。相对于传统的风冷和水冷散热效果更好,结构更简单,安全性更高,特别适用于高功率密度的电池系统。本系统无需抽真空或者负压运行,降低了对箱体的要求,也降低了造价,简化了运行条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系统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阻燃电池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目前电能的使用日益频繁,且用电装置对于续航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容量电池已得到了普遍的使用。不过,该类电池相应的阻燃困难的问题也受到了人们的注视,并研发了多种具有阻燃电池系统。
CN 101369640 A提供了一种阻燃电池,该电池解决了防止电池爆炸的问题。不过该专利的电池不适用于大容量电池的防爆问题,且结构和制造工艺复杂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
CN 104167567 A提供了一种阻燃电池制备工艺,在该工艺下所得的电池具有阻止单体电池的燃烧功能。不过该专利的阻燃涂层很薄,制备过程较为复杂且其使用的原料不宜于规模使用,限制了其产业化应用。
因此,寻求一种制备简单、易于实际产业化生产的大容量的电池阻燃系统是本领域亟需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需求,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阻燃电池系统,该系统包括电池和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位于箱体侧壁及上部;箱体内部设有电池、电池集耳和连接器;电池通过电池集耳与连接器连接;所述箱体用于装载冷却液;在箱体的左右顶部分别设置泄压阀和电磁阀;在箱体一侧设置总正/总负接口。
所述连接器包括铝排或铜排。
所述箱体的材质达到IP67的防护等级。
所述泄压阀的泄压压力为箱体最大承受压力的90%。
所述总正/总负接口为防水密封接口。
在本实用新型中,箱体用于盛放冷却液。由于冷却液的黏度低流动性强,导热能力强,电池及其集耳和连接器(如铜排)的热量都可以很快传导到冷却液中,冷却液靠箱体热辐射和热传导对外发出热量,箱体外表面设计散热片或者散热槽增大散热面积增强散热能力。
箱体应该达到IP67的防护等级,冷却液密封在箱体内,总正/ 总负接口应该使用防水密封接口。
当电池温度过高,冷却液蒸发导致箱内压力较大时开启电磁阀7 进行泄压操作(泄压压力根据不同冷却液的沸点、成分比例等进行计算),泄压阀6设置为箱体能承受最大压力的90%,当压力过大且电磁阀失效时保证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1、当电池本身出现过热时,一方面冷却液带走大量的热量防止电池燃烧,另一方面冷却液本身作为灭火剂阻止燃烧。当电池有泄露破损等问题时冷却液进入电池内部使电池失效,同时有散热和阻止燃烧的功能。
2、本系统结构简单,不需要特殊维护。系统内部温度的均衡和散热都是自发运行,内部不需要风扇水泵等设备。相对于传统的风冷和水冷散热效果更好,结构更简单,安全性更高,特别适用于高功率密度的电池系统。
3、本系统无需抽真空或者负压运行,降低了对箱体的要求,也降低了造价,简化了运行条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阻燃电池系统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国创成电池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国创成电池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875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