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五金用冲压折弯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85477.X | 申请日: | 2017-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545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钦;吴志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加新精密金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3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五金 冲压 折弯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弯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五金用冲压折弯模具。
背景技术
钣金件属于五金产品之一,钣金件在我们的生活和生活中的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钣金件的加工包括落料、冲孔、抽牙及折弯等,其中折弯是钣金件加工的重要工艺之一。
现有的技术中,通常采用冲压折弯模具来对钣金件进行折弯加工,但是,冲压折弯模具对钣金件进行折弯处理时,冲压板下落钣金件进行固定时,冲压凸模对钣金件进行折弯处理,在这个过程中,液压缸产生的作用力集中在冲压板上,不具有一定的缓冲性,对冲压板的损害较大,影响生产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五金用冲压折弯模具,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五金用冲压折弯模具,包括下模座和上模座,所述下模座的顶部靠近边缘处对称安装有两根立柱,两根所述立柱与立柱套筒相配合,所述立柱套筒的顶端固定安装在上模座的底部,所述下模座的顶部设有缓冲层,所述缓冲层的顶端卡接有成型凹模板,所述成型凹模板的边缘处开设有两个导正杆凹槽,所述成型凹模板的表面对称卡接有两根限位杆,所述成型凹模板的表面中部开设有折弯凹槽,所述上模座的顶部通过活塞杆与液压缸相连接,所述活塞杆的一端与导正板的顶端相连接,所述导正板的底部靠近边缘处对称连接有两根导正杆,所述导正板的底部通过拉杆与冲压板的一侧相连接,所述拉杆的一端设有限位件,所述拉杆的表面缠绕有弹簧,且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导正板的底部和冲压板的顶部,所述冲压板的底部对称开设有两个限位杆凹槽,所述导正板的底部固定卡接有冲压凸模。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层的内部设有缓冲弹簧,且缓冲弹簧的两端连接有橡胶垫。
进一步地,所述导正杆的直径大小与导正杆凹槽的宽度相吻合。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杆凹槽的深度大于限位杆的长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使用起来比较方便,实用效果好;通过在导正板和冲压板之间通过拉杆固定连接,在拉杆上缠绕有弹簧,而且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导正板的底部和冲压板的顶部,弹簧在导正板与冲压板之间产生一个缓冲作用力,不仅可以有效的减小冲压板对加工材料形成的冲击力,而且还提高了冲压板回复到原有轨迹的效率,提高加工的效率,对冲压板形成有效的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缓冲层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下模座;2、限位杆;3、成型凹模板;4、折弯凹槽;5、缓冲层;6、导正杆凹槽;7、立柱;8、导正杆;9、限位杆凹槽;10、弹簧;11、立柱套筒;12、上模座;13、拉杆;14、液压缸;15、活塞杆;16、限位件;17、导正板;18、冲压板;19、冲压凸模;20、缓冲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一种五金用冲压折弯模具,包括下模座1和上模座12,所述下模座1的顶部靠近边缘处对称安装有两根立柱7,两根所述立柱7与立柱套筒11相配合,所述立柱套筒11的顶端固定安装在上模座12的底部,所述下模座1的顶部设有缓冲层5,所述缓冲层5的顶端卡接有成型凹模板3,所述成型凹模板3的边缘处开设有两个导正杆凹槽6,所述成型凹模板3的表面对称卡接有两根限位杆2,所述成型凹模板3的表面中部开设有折弯凹槽4,所述上模座12的顶部通过活塞杆15与液压缸14相连接,所述活塞杆15的一端与导正板17的顶端相连接,所述导正板17的底部靠近边缘处对称连接有两根导正杆8,所述导正板17的底部通过拉杆13与冲压板18的一侧相连接,所述拉杆13的一端设有限位件16,所述拉杆13的表面缠绕有弹簧10,且弹簧10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导正板17的底部和冲压板18的顶部,所述冲压板18的底部对称开设有两个限位杆凹槽9,所述导正板17的底部固定卡接有冲压凸模19。
其中,所述缓冲层5的内部设有缓冲弹簧20,且缓冲弹簧20的两端连接有橡胶垫,减少模具冲压时带来的震动性。
其中,所述导正杆8的直径大小与导正杆凹槽6的宽度相吻合,使得导正杆8与导正杆凹槽6更好吻合,提高钣金件折弯时的质量。
其中,所述限位杆凹槽9的深度大于限位杆2的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加新精密金属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加新精密金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8547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