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长骨骨干部榫卯结构的人工假体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83462.X | 申请日: | 2017-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700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发明(设计)人: | 胡永成;张剑锋;田东牧;王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永成 |
主分类号: | A61F2/28 | 分类号: | A61F2/28 |
代理公司: | 天津中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5 | 代理人: | 胡京生 |
地址: | 300050 天津市和***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假体 近端 远端 矩形豁口 矩形凸起 人工假体 柱形沉孔 榫卯结构 半圆槽 长骨骨 条状槽 凸起面 榫头 本实用新型 手术并发症 正常骨组织 长骨骨干 假体固定 手术操作 手术效果 截骨量 缺损 关节 锁定 保留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长骨骨干部榫卯结构的人工假体,假体近端柄连接部Ⅰ的一条凸起面Ⅰ和一个矩形凸起Ⅰ,分别插入假体远端柄的连接部Ⅱ的条状槽Ⅱ和矩形豁口Ⅱ中,假体远端柄连接部的一条凸起面Ⅱ和一个矩形凸起Ⅱ,分别插入假体近端柄连接部Ⅰ的条状槽Ⅰ和矩形豁口Ⅰ中,假体近端柄连接部Ⅰ的一条半圆槽Ⅰ和假体远端柄连接部Ⅱ一条半圆槽Ⅱ对接后构成一个柱形沉孔,榫头插入圆柱体一端的柱形沉孔中,榫头将连接部Ⅰ和连接部Ⅱ锁定在一起。假体固定牢固可靠,手术操作简单便捷,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果和效率、减少手术并发症。可广泛用于长骨骨干不同缺损情况,最小截骨量可达3.0cm,为尽可能多地保留正常骨组织及关节提供了最大机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长骨骨干部榫卯结构的人工假体,适用于临床中长骨骨干部缺损重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是涉及到四肢长骨包括肱骨、尺骨、桡骨、股骨、胫骨、腓骨的原发或转移性肿瘤切除保肢术、严重创伤后骨缺损、严重感染骨髓炎等截骨手术所造成的结构性骨缺损重建的骨干部人工假体。
背景技术
随着外科诊疗技术的发展,影像学技术的革新及围手术期新辅助化疗技术的广泛应用,保肢和保关节的手术目前已成为骨肿瘤的治疗主要趋势和方向;同时,严重创伤、感染等因素导致的结构性骨缺损也需要进行重建以恢复肢体功能。骨肿瘤理论上可发生在各个部位,而四肢长骨是恶性肿瘤晚期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根据发生部位的不同,假体的设计和使用方法也不尽相同。目前的假体应用主要集中在关节部位,如膝、髋等负重的较大关节,其他部位例如四肢长骨骨干则较少有深入的研究。由于骨肿瘤的病变特点决定了瘤段骨及周围软组织的切除范围必须足够广泛,因此肿瘤假体设计一般较为巨大。骨肿瘤的治疗在多学科高速发展的今天,治疗水平和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肿瘤假体发展相对滞后,目前应用于四肢长骨骨干的假体设计,为了将巨型的肿瘤假体“成功置入”患者体内常常需要对患者的宿主骨进行“改造”,大多是采用切除病变周围的正常骨组织或切除邻近关节的方法来适配巨型肿瘤假体。这种采取过多截骨甚至截去未受肿瘤病变侵犯的关节来适配假体的方法,明显违背了使用假体的目的:假体应该去适应患者,而不是让患者去适应假体。并且这种“成功置入”往往是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假体出现松动、周围骨溶解、骨折等并发症的增多,假体的使用寿命缩短,需要多次手术的几率就增高,以及后期假体翻修手术的难度变大等等。
目前临床中用于四肢长骨骨干部插入式重建假体的固定方式,主要包括骨水泥固定和生物固定两种。
如图9和图10所示,为骨水泥固定方式常用的骨干部人工假体,术中需将远、近端骨干髓腔内注入骨水泥,然后插入远、近端柄,待骨水泥固化后假体就可得到较好的稳定性,术后短期即可恢复肢体功能。其不足之处为:骨水泥固定方式,远期假体失效率较高,且有因骨水泥病甚至死亡的风险。
失效方式主要表现为机械性无菌性松动、断裂、脱位等,其中机械性无菌松动问题最为突出,文献报道发生率高达30.6%~42.7%;并且骨水泥固定方式存在发生骨水泥病的风险,即骨水泥植入后引起的包括低血压、心律失常、低氧血症、心肌梗死、出血、哮喘发作等一系列临床症状,据文献报道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心跳骤停发生率为0.5%~10%,致死率为0.6%~1.0%。
其连接方式存在的不足之处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永成,未经胡永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8346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