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二维液压泵及其缸体、导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83410.2 | 申请日: | 2017-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777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张振炎;张聪超;路超;阮健;童成伟;赵文亮;王红利;李通;陈浩;任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航天液压气动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9/02 | 分类号: | F04B9/02;F04B53/14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贾东东 |
地址: | 45119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维 液压泵 及其 缸体 导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泵领域,特别涉及二维液压泵及其缸体、导轨。二维液压泵用导轨包括环形本体,环形本体上设有用于对滚轮导向的弧形曲面,环形本体包括轨道部分和用于插装在缸体端部插槽内的导轨插装部分,弧形曲面处于轨道部分上,导轨插装部分上设有沿环形本体径向方向延伸的导轨固定孔。本实用新型的液压泵的导轨固定孔设置在导轨插装部分上,不会破坏弧形曲面对滚轮的导向精度,解决了目前的二维液压泵用导轨导向精度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泵领域,特别涉及二维液压泵及其缸体、导轨。
背景技术
活塞泵用活塞和油缸体作为主要工作构件,当活塞在缸体的活塞空中作往复运动时,由活塞与缸体组件的密闭工作容积腔发生容积变化,完成吸排油过程。活塞泵一般分为径向活塞泵和轴向活塞泵,其中轴向活塞泵由于其密封性好、工作压力高、容积效率和总效率高等有点,逐渐取代径向液压泵,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内。
传统的轴向活塞泵的传动轴带动缸体转动,缸体带动活塞转动,通过改变活塞与传动轴之间的角度,使活塞在活塞腔内作直线往复运动,依靠活塞在缸体内往复运动,使密封腔容积发生变化实现吸油和压油,但是受活塞泵本身的限制,传动轴每转动一周,活塞智能实现一次吸油和一次排油,工作效率低。现有技术中通过二维活塞泵解决上述问题,例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4791209A、申请公布号为2015.07.22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二维圆柱导轨轴向活塞泵,包括泵体、缸体和活塞,缸体置于泵体中并与泵体固定连接,泵体上开有吸排油孔和泄露油回油通道,泵体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卡簧固定安装有左右端盖,缸体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有不同滚轮滚动曲线的左导轨和右导轨,并且左导轨和右导轨相互呈九十度错开布置,缸体的内腔中心设置活塞,并且活塞可沿缸体内腔的轴向作直线往复运动,在活塞的左右两端分别安装有与活塞同心的左塞环和右塞环,左右塞环分别固定在缸体上。其中,左导轨呈圆柱体,圆柱体的顶面具有向内凹的第一弧形曲面,第一弧形曲面的最低点两端的圆柱体上对称设置有与销钉相匹配的安装孔;圆柱体的中心开设有与内六角螺栓匹配的第一通孔。右导轨呈圆柱体,圆柱体的顶面具有向外凸起的第二弧形曲面,第二弧形曲面的最低点两端的圆柱体上对称设置有与销钉相匹配的安装孔,圆柱体的中心开设有与内六角螺栓匹配的第二通孔。这种导轨的固定孔设置在弧形曲面上,破坏了弧形曲面的完整性,容易对滚轮的运动路径产生影响,造成导轨的导向精度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二维液压泵用导轨,以解决目前的二维液压泵用导轨导向精度低的问题;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与上述二维液压泵用导轨配合的缸体及使用上述二维液压泵用导轨和缸体的二维液压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二维液压泵用导轨的第一种技术方案为:包括环形本体,环形本体上设有用于对滚轮导向的弧形曲面,环形本体包括轨道部分和用于插装在缸体端部插槽内的导轨插装部分,所述弧形曲面处于轨道部分上,所述导轨插装部分上设有沿环形本体径向方向延伸的导轨固定孔。
本实用新型的二维液压泵用导轨的第二种技术方案为:在本实用新型的二维液压泵用导轨的第一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导轨插装部分为环形筒体。
本实用新型的二维液压泵用导轨的第三种技术方案为:在本实用新型的二维液压泵用导轨的第一种或第二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轨道部分上靠近导轨插装部分的一端的内外侧分别设有用于与缸体定位配合的内端面和外端面,增大导轨与缸体配合面的面积,提高导轨与缸体的连接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二维液压泵用缸体的第一种技术方案为:二维液压泵用缸体包括缸体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本体的端部设有供导轨环形本体的导轨插装部分插入的插槽,所述插槽的槽壁上设有用于与导轨固定孔对应的缸体固定孔。
本实用新型的二维液压泵用缸体的第二种技术方案为:在本实用新型的二维液压泵用缸体的第一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插槽为环形插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航天液压气动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河南航天液压气动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834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