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快速更换物镜的金相分析仪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80621.0 | 申请日: | 2017-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161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徐云;马芸;徐新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三川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21/02 | 分类号: | G02B21/02;G02B21/2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喻莎 |
地址: | 33500***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更换 物镜 金相 分析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相显微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快速换物镜的金相分析仪。
背景技术
金相分析仪是金属材料试验研究的重要设备之一,通过显微镜成像分析金属的相组织,现有的金相分析仪只能对单一试样进行检测,更换过程费时费力,需同时升起物镜,当需更换物镜时需弯下身子去更换,极为不便,且更换过程中物镜易与载物台发生碰撞,损坏物镜或载物台。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快速更换物镜的金相分析仪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快速更换物镜的金相分析仪结构,包括外镜筒、第一内镜筒、第二内镜筒、阻尼转轴和载物台,所述外镜筒与金相分析仪镜臂连接,外镜筒一侧设有缺口,所述第一内镜筒与所述第二内镜筒均设置于外镜筒内部,第一内镜筒位于第二内镜筒上方与目镜连接,第二内镜筒上端高度与外镜筒缺口高度相同,第二内镜筒末端为螺纹结构,配合物镜的安装,所述阻尼转轴对称设置于第二内镜筒上端两侧,同时连接外镜筒内壁和第二内镜筒外壁,第二内镜筒能绕阻尼转轴旋转穿过外镜筒的缺口,所述载物台位于第二内镜筒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载物台包括视窗、外壳、冷却口、导热板、加热装置、支撑轴和真空泵,所述视窗、外壳和导热板形成一个密封腔,所述冷却口绕密封腔均匀设置,冷却口连接外部冷却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对应冷却口设置于导热板下方,与导热板接触,所述支撑轴与外壳下部连接,外壳能绕支撑轴旋转,所述真空泵连接密封腔。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内镜筒旋转角度为0-90度。
进一步地,所述载物台的外壳外壁设有隔热层。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装置和冷却口的数量为3-6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第二内镜筒能旋转至水平方向,实现了灵活快速的更换物镜,更换过程物镜中不会与任何其他部件发生碰撞,载物台为真空可旋转结构,能满足对试样的加热而使其不发生氧化,且能同时放置数个试样,省去了频繁更换试样的过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载物台仰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镜筒,2-第一内镜筒,3-第二内镜筒,4-阻尼转轴,5-载物台,51-视窗,52-外壳,53-冷却口,54-导热板,55-加热装置,56-支撑轴,57-真空泵,58-密封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快速更换物镜的金相分析仪结构,包括外镜筒1、第一内镜筒2、第二内镜筒3、阻尼转轴4和载物台5,所述外镜筒1与金相分析仪镜臂连接(未图示),外镜筒1一侧设有缺口,所述第一内镜筒2与所述第二内镜筒3均设置于外镜筒1内部,第一内镜筒2位于第二内镜筒3上方与目镜连接(未图示),第二内镜筒3上端高度与外镜筒1缺口高度相同,第二内镜筒3末端为螺纹结构,配合物镜的安装,所述阻尼转轴4对称设置于第二内镜筒3上端两侧,同时连接外镜筒1内壁和第二内镜筒3外壁,第二内镜筒3能绕阻尼转轴4旋转穿过外镜筒1的缺口,能使第二内镜筒3旋转为水平位置,方便更换物镜,所述载物台5位于第二内镜筒3下方。
所述载物台5包括视窗51、外壳52、冷却口53、导热板54、加热装置55、支撑轴56和真空泵57,所述视窗51、外壳52和导热板54形成一个密封腔58,如图2所示,所述冷却口53绕密封腔58均匀设置,冷却口53连接外部冷却装置(未图示),所述加热装置55对应冷却口53设置于导热板54下方,与导热板54接触,所述支撑轴56与外壳52下部连接,外壳52能绕支撑轴56旋转,所述真空泵57连接密封腔58,通过真空泵57使密封腔58形成真空结构,防止加热过程中试样的氧化。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旋转第二内镜筒3可实现物镜的快速安全地更换,在密封腔58中对应加热装置55的位置放置试样,旋转外壳52可对不同的试样进行观测;当需对试样进行加热观测时,可通过真空泵57抽气,使密封腔58形成真空,启动加热装置55,对对应的试样进行加热;当需对试样进行降温时,可通过冷却口53对试样进行冷却。
以上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技术性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三川铜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西三川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806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