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指环电极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79115.X | 申请日: | 2017-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536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夏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乐普斯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4 | 分类号: | A61B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商专永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00 | 代理人: | 邢若兰;高之波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泰山路2号博济***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电丝 环体 弹簧 指环 屏蔽层 电极 本实用新型 两根导线 保护层 护线环 结合体 电线 刺激信号 环体末端 一端连接 隔离套 紧配合 插座 合成 刺激 移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指环电极。该指环电极包括两个环体,环体包含第一导电丝,第一导电丝外侧整体套有弹簧,弹簧以及第一导电丝弯曲为环状且两端相互贴合成一体的环体,电线包括保护层、屏蔽层和两根导线,保护层包裹屏蔽层,屏蔽层包裹两根导线,导线包含第二导电丝,环体的弹簧外侧套有能够移动的护线环,护线环和环体的弹簧两末端为紧配合,第二导电丝一端和环体末端连接于结合体,结合体固定于第一隔离套,电线另一端连接插座。本实用新型具有刺激信号精确稳定,适用多种形态的刺激部位,能够长期使用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涉及指环电极。
背景技术
指环电极主要用于神经生理学领域,神经电生理检测时需要满足稳定的电流刺激信号,现在常用的指环电极具有如下缺陷:其一,电流刺激信号不精确;其二,电流刺激信号不稳定;其三,刺激单元与导线连接不牢固,多次使用,连接处容易脱落或导电不良;其四,长期使用,导线容易扭断,造成无法输入刺激电流;其五,刺激单元形状尺寸单一,无法适用各种形态的刺激部位。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上的一个或多个,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指环电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该指环电极包括两个环体,环体包含第一导电丝,第一导电丝外侧整体套有弹簧,弹簧以及第一导电丝弯曲为环状且两端相互贴合成一体的环体,
电线包括保护层、屏蔽层和两根导线,保护层包裹屏蔽层,屏蔽层包裹两根导线,导线包含第二导电丝,
环体的弹簧外侧套有能够移动的护线环,护线环和环体的弹簧两末端为紧配合,第二导电丝一端和环体末端连接于结合体,结合体固定于第一隔离套,电线另一端连接插座。
该指环电极的有益效果是:其一,电线为屏蔽线,阻抗小,屏蔽性能好,抗干扰能力强,能够保证电极刺激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精确性;其二,整个环体为导电部,弹簧的变形带动第一导电丝的形体变化,保证环体的弯曲后形体稳定,避免在刺激信号时,环体和刺激部位分离,造成刺激信号不稳定;其三,结合体将环体和第二导电丝固定成一体,连接牢固,避免长期使用脱落或导电不良;其四,环体外侧套有能够移动的护线环,先将护线环放置环体末端,此时环体尺寸最大,将刺激部位放置入环体,移动护线环,直至环体紧紧套于刺激部位为止,该指环电极使用多种形态的刺激部位;其五,护线环将环体紧固,防止电极刺激时,因为刺激部位的过大动作或其它原因造成环体和刺激部位分离,造成电流刺激信号不稳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隔离套包括相连接的前套和后帽,前套设有第一空腔,环体末端能够进入第一空腔,结合体固定于第一空腔后端,后帽设有第二空腔,导线能够进入第二空腔。其有益效果是:采用分体式的前套和后帽,首先环体和第二导电丝固定于结合体,结合体固定于前套,再连接前套和后帽,安装连接方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为通孔,第一空腔和环体采用紧配合,第二空腔和导线采用间隙配合。其有益效果是:第一空腔和环体采用紧配合,防止环体在第一空腔内转动,第二空腔和导线采用间隙配合,便于导线在第二空腔内转动,防止导线因频繁转动或扯动而断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体为焊锡点,环体末端和第二导电丝一端通过焊锡点连接成一体。其有益效果是:采用焊锡点,二者结合牢固,信号传输稳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护线环为橡胶环。其有益效果是:护线环为橡胶环,防止护线环在环体的移动摩擦而损伤护线环,且避免护线环尺寸过大,造成无法固定刺激部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插座包括外壳、引脚座以及引脚,引脚固定于引脚座,引脚座固定于外壳,两根第二导电丝、屏蔽层分别连接引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外壳前端形成有弹性部。其有益效果是:弹性部,防止导线因频繁转动或扯动而断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乐普斯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乐普斯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7911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