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茶叶烘干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076808.3 | 申请日: | 2017-08-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353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 发明(设计)人: | 何小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小明 |
| 主分类号: | F26B11/18 | 分类号: | F26B11/18;F26B21/00;A23F3/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741000 甘肃省天水市秦***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茶叶 烘干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茶叶烘干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下表面的四角处均设置有支撑腿,且壳体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进料口,且壳体对应第一进料口的位置设置有第一盖板,所述壳体的右侧面开设有第一出料口。该高效茶叶烘干装置,通过设置凹槽、第一热风机、网桶、网管第二热风机、第一转轴、第一轴承、电机、第二轴承和第二转轴,电机能带动第一转轴旋转,第二转轴能带动网桶旋转,第一热风机工作时能对网桶内部外围的茶叶进行烘干,第二热风机工作时能对网桶内侧的茶叶进行烘干,从而使电机、第一热风机和第二热风机同时工作时,能同时对网桶内外侧和内侧的茶叶进行烘干,从而提高了茶叶的烘干效率,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效茶叶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茶叶干燥方法,有烘干、炒干、和晒干三种形式。绿茶的干燥工序一般先经过烘干,然后再进行炒干。因揉捻后的茶叶含水量仍很高,如果直接炒干,会在炒干机的锅内很快结成团块,茶汁易粘结锅壁。故此,茶叶先进行烘干,使含水量降低至符合锅炒的要求。
目前市场上的茶叶烘干装置通常是带动烘干机内的茶叶整体移动,因此只能对处于外围的茶叶快速烘干,对于内侧的茶叶则需要浪费较长的时间才能烘干,影响了人们烘干茶叶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茶叶烘干装置,解决了目前市场上的茶叶烘干装置通常是带动烘干机内的茶叶整体移动,因此只能对处于外围的茶叶快速烘干,对于内侧的茶叶则需要浪费较长的时间才能烘干,影响了人们烘干茶叶的效率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茶叶烘干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下表面的四角处均设置有支撑腿,且壳体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进料口,且壳体对应第一进料口的位置设置有第一盖板,所述壳体的右侧面开设有第一出料口,且壳体对应第一出料口的位置设置与第二盖板,且壳体的下表面卡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套接在第一转轴的外表面,且第一转轴的底端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电机机身的两侧均通过一个固定杆与壳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且第一轴承位于两个固定杆之间,所述第一转轴的底端与网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且网桶位于壳体的内部,所述壳体内壁的左侧面开设有凹槽,且凹槽内固定连接有第一热风机,所述网桶的上表面卡接有第二轴承,且第二轴承套接在第二转轴的外表面,且第二转轴的顶端套接在第三轴承的内部,所述第三轴承卡接在壳体内壁的顶部,所述第二转轴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热风机,且第二热风机设置在网管的内部,且网管固定连接在网桶的内部,所述网桶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进料口,且网桶对应第二进料口的位置设置有第三盖板,所述网桶的右侧面开设有第二出料口,且网桶对应第二出料口的位置设置有第四盖板。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的形状为L形。
优选的,所述第三盖板位于第一进料口的正下方,且第四盖板位于第一出料口的右侧。
优选的,所述网管的形状为“十”字形,且第二热风机位于网管的中心位置。
优选的,所述壳体上表面设置有控制面板和蓄电池,且蓄电池位于控制面板和第一盖板之间。
优选的,所述蓄电池的输出端与控制面板的输入端电连接,且控制面板的输出端分别与电机、第一热风机和第二热风机的输入端电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茶叶烘干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小明,未经何小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768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市政绿化工程的花箱
- 下一篇:一种便携式激光打标机用手持打标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