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氨法多区双循环多污染物超低排放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076379.X | 申请日: | 2017-08-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244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 发明(设计)人: | 刘怀平;宋正华;李承泉;赵文波;马玉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5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405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氨法多区 双循环 污染物 排放 工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氨法多区双循环多污染物超低排放工艺,烟气自吸收塔入口进入后,依次经过由透气集液盘间隔的降温浓缩结晶区、硫氧化物吸收区、水洗净化区和除尘除雾区,成净烟气后从出口排出;降温浓缩结晶区、硫氧化物吸收区、水洗净化区内分别设有若干喷淋器,喷淋液分别为浓缩液、吸收液、水洗液;吸收液汇入吸收槽后,经吸收泵循环喷淋;浓缩液汇入吸收塔底部的浓缩结晶池后,经浓缩泵循环喷淋;水洗液汇入水洗循环槽后,经水洗泵循环喷淋。该套装置设计科学,布置紧凑,脱硫除尘效率高,杜绝了气溶胶的形成及烟气拖尾下坠现象,减少了氨逃逸,并通过线‑网式电除尘装置实现微细粉尘的协同脱除,实现超低排放,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艺,具体涉及一种氨法多区双循环多污染物超低排放工艺。
背景技术
近年来,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家在大气治理上了相继推出了相关的环保政策,排放标准也越来越严厉。我国是个化石燃料大国,其中煤炭消耗占能源比例高达70%。传统的化石燃料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粉尘颗粒、二氧化硫等污染物,造成大气污染严重,危及人类健康。
目前,在国内,锅炉烟气治理主要是成熟的石灰石-钙法,钙法使用的吸收剂为石灰石,大量的开采造成水土流失、破坏生态,不仅会产生CO2,加剧温室效应,而且会产生大量难于处理的高含盐废水。。近年来,锅炉烟气氨法脱硫因其投资省、占地少,可采用废氨水吸收二氧化硫,生成的副产品硫酸铵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该工艺在烟气脱硫市场占据的份额越来越大。但是常规的氨法脱硫工艺尚存在氧化不完全充分、氨逃逸、气溶胶大的难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氨法多区双循环多污染物超低排放工艺及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氨法多区双循环多污染物超低排放工艺,烟气自吸收塔入口进入后,依次经过由透气集液盘间隔的降温浓缩结晶区、硫氧化物吸收区、水洗净化区和除尘除雾区,成净烟气后从出口排出;
所述降温浓缩结晶区、硫氧化物吸收区、水洗净化区内分别设有若干喷淋器,喷淋液分别为浓缩液、吸收液、水洗液;
所述吸收液汇入吸收槽后,经吸收泵循环喷淋;
所述浓缩液汇入吸收塔底部的浓缩结晶池后,经浓缩泵循环喷淋;
所述水洗液汇入水洗循环槽后,经水洗泵循环喷淋。
上述吸收液包括亚硫酸铵溶液和硫酸铵溶液,分别在亚铵吸收段、硫氨吸收段内喷淋;
所述硫酸铵溶液汇入氧化槽后,经硫铵泵循环喷淋。
所述亚硫酸铵溶液汇入加氨槽后,经亚氨泵,一部分循环喷淋,另一部分排入氧化槽。
进一步的,上述氧化槽内设有组合式气体分布器,包括多孔排管式空气分布器和多层鼓泡多孔板;多孔排管式空气分布器距氧化槽的底部600~1500mm,其上方设置多层鼓泡多孔板,鼓泡多孔板的小孔直径为5~30mm。
进一步的,上述氧化槽底部设有氧化空气分布管,槽壁设有接降温浓缩结晶区的溢出口;氧化槽和加氨槽顶部设置有接入吸收塔的排气口。
上述除尘除雾区设有复合式除雾器,包括下层的屋脊式或板式的
进一步的,上述线-网式电除尘器包括高压电源、阴极线和阳极板;阳极板由支撑格栅和多层丝网组成,支撑格栅采用耐腐蚀的合金制作,丝网采用耐腐蚀材料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作,极线和阳极板的极间距为100~250mm,高压电源为工频、高频、脉冲、等离子、直流、变频电源中的任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科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7637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路阀开口特性测试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阻力控制的操纵机构总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