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农田的自动灌溉管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72667.8 | 申请日: | 2017-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218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杜保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杜保民 |
主分类号: | A01C23/04 | 分类号: | A01C2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20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农田 自动 灌溉 管理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农田的自动灌溉管理系统。包括灌溉装置以及用于控制灌溉装置工作的控制平台,所述灌溉装置包括水源以及与水源连通的水泵,所述水泵远离水源的一端设置有供水管,所述供水管远离水泵的一端设置有进田支管,所述进田支管上设置有若干个平行设置了灌溉管,所述灌溉管远离进田支管的一端设置有若干条平行设置的喷水管,所述喷水管上设置有喷头,所述灌溉管上设置有化肥融化装置,所述灌溉管上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设置在化肥融化装置与喷水管之间,本实用新型可以在现有的农田自动灌溉系统进行改进,进而节省了大量的施工费用,适合大规模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农田的自动灌溉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的水资源缺乏已是不争的事实,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农田灌溉用水占到国民经济用水的70%以上。随着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发展,工农业用水矛盾和生活用水与农业用水的矛盾日益加剧,发展的趋势已经要求农业用水必须减少,以提高工业和生活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的用水比例。另一方面,农田灌溉用水的效率很低,全国综合灌溉水的利用系数不到0.5,与发达国家相比,节水的潜力很大。
在植物灌水过程中,传统的方法大多由人为控制放进土壤的流量和时间,即使喷灌或者滴灌系统,放水时间也是人为控制的,因此进入土壤的水量不是多于计划灌水量就是少于计划灌水量,如果灌水量较少就会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如果灌水量过多则会出现淹死农作物的现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人们通过设置在土壤中的土壤湿度传感器来分辨土壤中的湿度,以方便实现自动灌溉,例如,国家知识产权局就公开了一种农田自动灌溉系统{CN201310149699.3}包括多个农田喷水器,所述的每个农田喷水器上均设有一个执行器节点,所述执行器节点以ZigBee标准组成执行器网络,每个执行节点呈放射状连接有多个传感器节点,所述执行器网络通过电信号连接有数据处理单元和与数据处理单元相连的控制单元,所述传感器节点包括顺序连接的土壤湿度传感器、A/D转换器、单片机、无线芯片nRF9E5和GPRS无线通信模块,所述土壤湿度传感器设置在农田土壤中,所述土壤湿度传感器、A/D转换器、单片机、无线芯片nRF9E5通过电源模块供电;所述执行器节点包括顺序连接的流量控制阀、ARM9微处理器、无线芯片nRF905和通信模块,所述流量控制阀、ARM9微处理器、无线芯片nRF905通过电源模块供电,所述的数据处理单元对采集分布在农田内各个区域的信息进行处理数据,通过控制单元对农田区域划分数目的程序及各执行器节点中流量控制阀开口大小和开口时间的程序进行控制,分别向不同的执行器节点发送对应的控制信号,从而控制农田自动定量灌溉。
上述技术方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动灌溉的功能,但仍存在以下技术问题:1、该系统只关注了农田土壤中的湿度,为考虑气象问题,可能因为灌溉加上雨水的双重灌溉,导致农作物死亡;2、该系统需要铺设的管道较长(用于为整个系统提供相应的电能),除了铺设相应的水管以外还需要铺设相应的电路管,导致整套系统的成本较高,不利于大规模推广使用;3、该系统只能够实现灌溉,无法实现水肥一体的灌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农田自动灌溉系统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设计合理、加工方便、施工成本低廉且能够实现水肥一体的农田的自动灌溉管理系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农田的自动灌溉管理系统,包括灌溉装置以及用于控制灌溉装置工作的控制平台,所述灌溉装置包括水源以及与水源连通的水泵,所述水泵远离水源的一端设置有供水管,所述供水管远离水泵的一端设置有进田支管,所述进田支管上设置有若干个平行设置了灌溉管,所述灌溉管远离进田支管的一端设置有若干条平行设置的喷水管,所述喷水管上设置有喷头,所述灌溉管上设置有化肥融化装置,所述灌溉管上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设置在化肥融化装置与喷水管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杜保民,未经杜保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7266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