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练习用留置针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72622.0 | 申请日: | 2017-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337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穆兰英;朱青芝;白芬英;王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穆兰英 |
主分类号: | G09B23/28 | 分类号: | G09B23/28 |
代理公司: | 泰州地益专利事务所 32108 | 代理人: | 谭建成 |
地址: | 810000 青海省西宁***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套管座 延长管 留置针套管 穿刺针 接管 本实用新型 穿刺针座 塑料接头 新型练习 隔离塞 留置针 螺纹活动连接 侧面设置 活动套接 可拆分式 热合连接 输液三通 损耗率 底端 伸出 教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练习用留置针,包括留置针套管、与留置针套管固定连接的套管座、穿刺针、与穿刺针固定连接的穿刺针座、延长管以及与延长管固定连接的输液三通,所述穿刺针从套管座底端插入并伸出于留置针套管,所述穿刺针座活动套接于套管座的底部,套管座的中部设置有一隔离塞,套管座的侧面设置有一接管且所述接管位于隔离塞的下侧,所述延长管的末端热合连接一塑料接头,所述塑料接头与接管螺纹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将延长管与套管座设计为可拆分式,大大降低了教学损耗率,降低使用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教学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练习用留置针。
背景技术
静脉留置针又称静脉套管针。核心的组成部件包括可以留置在血管内的柔软的导管/套管,以及不锈钢的穿刺引导针芯。使用时将导管和针芯一起穿刺入血管内,当导管全部进入血管后,回撤出针芯,仅将柔软的导管留置在血管内从而进行输液治疗。
留置针的优点在于容易穿刺,相关的穿刺技术容易学习保护病人血管,减轻病人痛苦,感觉舒适,提高病人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有许多不同的结构产品可选择,有不同长度导管供选择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合理用药,避免每天多次间断输液时,减少穿刺而未按时用药,避免药物之间反应减少费用,减少头皮针穿刺导致渗出治疗的成本。所以,留置针目前在我国临床中广泛使用。
目前,留置针在临床各科室中广泛使用,但因留置针均为一次性使用产品,且造价高,无法在教学中作为普遍练习工具使用。如若每次穿刺后将针芯不置入锐器盒而插入隔离塞重复练习即潜在断管风险又无法培养学生防针刺伤的职业防护意识,易在今后的工作中埋下留置针断裂及针刺伤的隐患。故在教学中学生得不到正规而又完善的留置针操作练习,在进入临床实习及工作后对留置针穿刺及应用不熟悉,造成教学与临床脱节现象。长此以往,将势必形成教学滞后于临床发展的局面。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新型练习用留置针,其将延长管与套管座设计为可拆分式,大大降低了教学损耗率,降低使用成本。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型练习用留置针,包括留置针套管、与留置针套管固定连接的套管座、穿刺针、与穿刺针固定连接的穿刺针座、延长管以及与延长管固定连接的输液三通,所述穿刺针从套管座底端插入并伸出于留置针套管,所述穿刺针座活动套接于套管座的底部,套管座的中部设置有一隔离塞,套管座的侧面设置有一接管且所述接管位于隔离塞的下侧,所述延长管的末端热合连接一塑料接头,所述塑料接头与接管螺纹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接管为硬质管体且在其末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塑料接头设置有能够与接管上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孔。
进一步的,所述隔离塞采用橡胶所制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延长管为PVC软管且在外部设置有留置针封管夹。
进一步的,所述穿刺针座的侧面设置有针柄。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到的一种新型练习用留置针,其结构上将套管座与延长管连接处设计为可拆卸式,方便在每次教学使用后,只需要更换套管座以及穿刺针座即可,而延长管可以重复使用,降低了教学成本,同时不影响教学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留置针套管;2-套管座;3-穿刺针;4-穿刺针座;5-延长管;6-输液三通;7-隔离塞;8-塑料接头;9-留置针封管夹;10-针柄;21-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穆兰英,未经穆兰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726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心肺复苏教学模型及医学模型
- 下一篇:口腔麻醉训练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