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屏蔽隔离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70951.1 | 申请日: | 2017-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685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发明(设计)人: | 胡飞;强卫;刘夏;黄成龙;张俊杰;梁振杰;夏云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园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14 | 分类号: | H02G1/14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樊思远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海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联 聚乙烯 电缆 绝缘 屏蔽 隔离 接头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屏蔽隔离接头,从由内至外依次至少包括填充内半导电层、填充主绝缘层和绝缘屏蔽隔离接头应力控制模块;所述填充内半导电层、填充主绝缘层和绝缘屏蔽隔离接头应力控制模块分别为以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的导体线芯为中心轴线的管状体。本实用新型的制作工艺操作方便,所制成的绝缘屏蔽隔离接头与电缆本体形成一体结构;电场应力分布的电性能稳定,解决了电缆与应力控制模块之间,因材料不同而产生的活动界面,避免绝缘交界上的气隙放电引起的电缆绝缘的击穿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线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屏蔽隔离接头。
背景技术
高压交联聚乙烯电缆线路较长或电缆线路发生过电压及短路故障时,在金属护套上会形成很高的感应电压,使电缆外护套绝缘发生击穿,故应采用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屏蔽隔离接头将电缆绝缘屏蔽(外半导电层、金属护套)完全断开,为了完成电缆绝缘屏蔽(外半导电层、金属护套)交叉换位从而减少线路中的感应电压及环流,有利于提高电缆的传输容量。高压和超高压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原电缆外半导电层切断处电场会产生畸变,为了克服电场畸变所带来的影响,原电缆外半导电层切断处需要进行应力控制设计,实现等位线分布与均匀电场的结构。
截至目前,整个国际在电缆绝缘屏蔽隔离接头的绝缘屏蔽断开(外半导电层、金属护套)、应力控制、线芯连接处理这些技术领域有很大的成就,相应设计的接头也已投入市场;而这些接头内的应力控制,是由专业厂家在工厂内预先模注成型生产完成,即预制式电缆中间接头,然后在现场组合套装到电缆主体上。
这种接头的线芯多是采用压接或螺栓扭断式机械连接,连接处接触电阻较大,容易造成发热;这种电缆中间接头与电缆主体绝缘之间存在活动界面,而活动界面内含有微气隙、微水、杂质以及绝缘润滑脂等复杂因素,极易导致界面极化、气隙沿面放电;绝缘屏蔽隔离部分存在固定界面,在固定界面内微观上存在气隙,气隙导致局部放电,最终导致绝缘击穿,制约着电缆系统的安全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电缆与应力控制模块之间,因材料不同而产生的活动界面,避免绝缘交界上的气隙放电引起的电缆绝缘的击穿问题,以及绝缘屏蔽隔离接头隔离处的电场畸变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绝缘屏蔽隔离接头,该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包括导体线芯、内半导电层、主绝缘层、外半导电层、金属护层和外护套;该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绝缘屏蔽隔离接头的特征在于:从由内至外依次至少包括填充内半导电层、填充主绝缘层和绝缘屏蔽隔离接头应力控制模块;所述填充内半导电层、填充主绝缘层和绝缘屏蔽隔离接头应力控制模块分别为以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的导体线芯为中心轴线的管状体;其中,填充内半导电层与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的内半导电层的断面熔接交联为一体;填充主绝缘层与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的主绝缘层的断面熔接交联为一体;绝缘屏蔽隔离接头应力控制模块位于填充主绝缘层的一侧,绝缘屏蔽隔离接头应力控制模块的一端与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的外半导电层的一端的断面熔接交联为一体,另一端延伸至填充主绝缘层内,且在端点处形成向内凹型体。
优选地,在填充主绝缘层远离填充内半导电层的一侧上,从绝缘屏蔽隔离接头应力控制模块与填充主绝缘层的交界处向绝缘屏蔽隔离接头应力控制模块方向的40mm处至另一端电缆的外半导电层断口之间设有半导电漆层。
优选地,在半导电漆层远离填充主绝缘层的一侧上分别设有半导电带、镀锡铜网和铜壳,镀锡铜网以搭接的方式设在半导电带的远离导体线芯的一侧处。
优选地,铜管设有铜壳灌胶口盖,铜壳内注满高压阻燃密封胶。
优选地,填充内半导电层还与填充主绝缘层熔接交联为一体;填充主绝缘层与绝缘屏蔽隔离接头应力控制模块熔接交联为一体。
优选地,填充内半导电层与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的导体线芯之间还设有半导电布。
优选地,在铜壳与金属护层的远离导体线芯的一侧设有用于连接铜壳和金属护层的封铅层,在封铅层的远离导体线芯的一侧设有用于保护封铅层的热缩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园电力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长园电力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709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芯胶与钢丝绳粘合强度测试用夹具
- 下一篇:光伏储能充电一体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