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贝藻共生的零排放海水养殖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070732.3 | 申请日: | 2017-08-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545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2 |
| 发明(设计)人: | 朱明;王涛;刘峰;李华勇;张文平;刘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海工学院;南京师范大学;连云港龙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A01G33/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24 | 代理人: | 何文豪 |
| 地址: | 222005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共生 排放 海水 养殖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渔业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贝藻共生的零排放海水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近几十年来,海水养殖业迅速发展,它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影响和冲突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我国,长期单品种高密度的养殖,造成了水质恶化、养殖品种生长缓慢等问题。用以改善养殖环境,优化养殖海域生态系,最终提高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因此,贝藻混养技术日益受到了我国各沿海地区有关方面的重视。
对鱼虾养殖系统是一个净化能力与代谢产物相平衡的系统。当突然增加放养密度即增加代谢产物负载时,尽管最终可以通过降解达到平衡,但过多负载会使水质发生剧变,使得氮、亚硝酸氮持续大幅升高,对原生长的虾群形成严重危害。这对系统的养殖运行是很不利的。虽然经过严格控制可以使水质恢复稳定,但仍会对正常的养殖运行造成干扰,其次,现有的贝藻都是进行单独分开养殖,首先成本高,占地面广,无法实现自动化进行循环养殖,植物可以吸收铵、亚硝酸盐,保证鱼虾不会受到危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的鱼虾养殖中产生的铵、亚硝酸盐对的虾群形成严重危害,以及现有的贝藻都是进行单独分开养殖,首先成本高,占地面广等问题,提出一种一种贝藻共生的零排放海水养殖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贝藻共生的零排放海水养殖系统,包括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中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养殖池分为左边的循环净化池和右边的鱼虾养殖池,所述隔板与养殖池底部之间设有通孔;所述循环净化池从上到下依次为藻类层、贝类层、生化棉层以及颗粒过滤层;所述鱼虾养殖池的上方或侧壁悬挂生化棉,所述鱼虾养殖池的侧壁上还设有蛋白质分离器;所述隔板上设有循环管。
进一步的,所述鱼虾养殖池内设有鱼或虾。
进一步的,所述颗粒过滤层包括陶瓷、泥沙以及活性炭其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上述方案:所述陶瓷采用陶瓷环状,陶瓷环状内设有硝化细菌。
进一步的,所述鱼虾养殖池还设有水泵,所述水泵连接循环管。
进一步的,所述生化棉层以及生化棉采用过滤材料海棉,所述海棉采用片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循环净化池和鱼虾养殖池底部设有放水孔。
进一步的,所述藻类层包括红藻和绿藻,所述红藻为江蓠,所述绿藻包括石莼或浒。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半自动化循环养殖,藻可以直接吸收虾类排出的铵,贝类可以过滤颗粒物,硝化细菌环可以降解亚硝酸盐,蛋白质分离器过滤水中可溶蛋白质,实现零排放养殖。
通过本系统可以解决占地面积广的问题,将贝类和藻类与鱼虾共生,实现互补,形成循环养殖。
本实用新型鱼虾养殖池的上方或侧壁悬挂生化棉,还具有增加虾类生长和附着空间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贝藻共生的零排放海水养殖系统,包括养殖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中间设有隔板4,所述隔板4将养殖池1分为左边的循环净化池和右边的鱼虾养殖池,所述隔板4与养殖池1底部之间设有通孔3;所述循环净化池从上到下依次为藻类层8、贝类层7、生化棉层6以及颗粒过滤层5;所述鱼虾养殖池的上方或侧壁悬挂生化棉2,所述鱼虾养殖池的侧壁上还设有蛋白质分离器10;所述隔板4上设有循环管9。
所述鱼虾养殖池内设有鱼或虾。
所述颗粒过滤层5包括陶瓷、泥沙以及活性炭其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陶瓷采用陶瓷环状,陶瓷环状内设有硝化细菌。
所述鱼虾养殖池还设有水泵,所述水泵连接循环管9。
所述生化棉层6以及生化棉2采用过滤材料海棉,所述海棉采用片状结构。
所述循环净化池和鱼虾养殖池底部设有放水孔。
所述藻类层包括红藻和绿藻,所述红藻为江蓠,所述绿藻包括石莼或浒。
实施例:
本系统将鱼虾养殖池中的水通过循环管9转到循环净化池中,藻类层8中的藻可以用来吸收氨氮,贝类层7中的贝壳可以过滤水中的颗粒物(剩余食物残渣),在生化棉层6可以过滤上面不能吸收的颗粒物,在颗粒过滤层5通过陶瓷环中的硝化细菌用于降解亚硝酸盐等,因此循环净化池将虾所排放物质直接吸收,形成一个半自动化零排放的养殖系统,蛋白质分离器10用于过滤可溶蛋白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海工学院;南京师范大学;连云港龙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淮海工学院;南京师范大学;连云港龙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707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烹饪龙虾用防止龙虾爬走的浸泡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太阳能车载式供氧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