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动力电池顶盖支架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067247.0 | 申请日: | 2017-08-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384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 发明(设计)人: | 王程;李勇军;姜斌;范明聪;何波;刘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2/04 | 分类号: | H01M2/04;H01M2/10;H01M2/12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潘俊达 |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电池 顶盖 支架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电池顶盖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支架本体设置有第一极柱穿孔、第二极柱穿孔、注液孔和透气结构,透气结构包括第一透气孔、围绕第一透气孔设置的若干第一固定片,第一固定片与支架本体为一体成型结构。相比于现有技术,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设置的透气结构能有效防止该部位发生变形或断裂,从而提高顶盖支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此外,第一固定片还可起到限位转接片的作用,方便转接片的焊接和装配,使得顶盖组装结构紧凑,空间利用率高,从而有效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将现有的左右两个支架设置成一体结构,这样能提高顶盖片与电芯的绝缘性能,并且可以有效提高装配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电池顶盖支架。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一般包括电芯和用于容纳电芯的金属壳体和电池顶盖,电芯顶部设有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电池顶盖上设有正极柱、负极柱和注液孔。装配时,先将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分别与正极柱和负极柱焊接连接,然后将电芯置于壳体内,并将电池顶盖与壳体焊接密封,组装成半成品电池,再经过注液、化成和容量等一系列工序即得到动力电池。
其中,顶盖支架是设置在电池顶盖和电芯之间的绝缘保护结构,其一方面可以起到固定电芯和限位电池顶盖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使电芯和电池顶盖分隔开,从而实现电池顶盖与电芯的绝缘,确保电池的安全性能。
然而现有的顶盖支架存在以下不足:第一、现有的顶盖支架壁厚较厚,占用空间较多,影响电池的能量密度。第二、现有的顶盖支架的底面一般设置有与翻转片相对应的透气孔,电芯在某种条件下内部迅速产气时,该部位极容易发生变形或断裂,影响电池的安全性能。第三、现有的顶盖支架一般由左支架和右支架组成,左右两个支架分别独立安装,其中部为裸露的顶盖片,这样存在顶盖片和电芯直接触碰的安全风险。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电池顶盖支架,其不仅结构简单、稳固可靠,而且能够保证电芯内气体安全排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电池顶盖支架安全性差、可靠性低、容易发生断裂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性好、可靠性高,能够保证电芯内气体安全排出,并可以提升电池能量密度的动力电池顶盖支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动力电池顶盖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设置有第一极柱穿孔、第二极柱穿孔、注液孔和透气结构,所述透气结构包括第一透气孔、围绕所述第一透气孔设置的若干第一固定片,所述第一固定片与所述支架本体为一体成型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支架的一种改进,所述透气结构还包括环绕所述第一透气孔设置的若干镂空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支架的一种改进,围绕所述注液孔设置有若干第二固定片,所述第二固定片与所述支架本体为一体成型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支架的一种改进,所述支架本体的中部设置有若干第二透气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支架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透气孔的周围设置有防断肋骨,所述防断肋骨与所述支架本体为一体成型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支架的一种改进,所述支架本体设置有凸出于上表面的第一凸包,所述第一凸包在所述支架本体的下表面形成第一凸包收容部,所述第一极柱穿孔和所述透气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凸包内。
组装时,将两个极柱分别上移入顶盖支架的第一凸包收容部和第二凸包收容部中,在保证动力电池基本性能的同时,减小了极柱在壳体内部的高度,给电芯腾出了更大的安装空间,从而使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得到提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672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