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商砼搅拌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66447.4 | 申请日: | 2017-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561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发明(设计)人: | 刘炼;吴永生;陈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富皇建筑工业化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C5/08 | 分类号: | B28C5/08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1219 | 代理人: | 周建军 |
地址: | 40070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搅拌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商砼生产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商砼搅拌设备。
背景技术
商砼站生产过程中一台4方搅拌主机每天的产量1500方左右,因砼车及施工现场的种种原因,导致每小时的产量大约为50~60方,还必须24小时连续不间断生产,经常性搅拌主机清罐安排不出停机时间。搅拌主机清罐作业过程中,突出的问题是是搅拌主机主轴易被混凝土包裹,严重时混凝土会将搅拌短臂包裹完,如每天按时清理一台搅拌主机,需3个工人用风镐进行清罐,清罐时间大约在2~3小时,既费工费时,又影响施工现场正常浇注作业,停机时间越长,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就越大,亟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商砼搅拌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混凝土易包裹搅拌短臂、设备生产效率低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商砼搅拌设备,包括搅拌主机,还包括与所述搅拌主机连通的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包括依次连通的倾斜部、过渡部、进水部,所述倾斜部向下倾斜,所述倾斜部中的水从上端流向下端,过渡部的进水端与倾斜部的下端连通,所述倾斜部的中心线与水平面所成夹角α≥15°,所述进水部的出水口朝向搅拌主机的搅拌主轴。
进一步地,所述倾斜部、过渡部、进水部的管径为270-280mm。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部的出水口径为45-55mm。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部的出水口朝下出水,进水部出水口的中心线与搅拌主机的搅拌主轴中心线所成夹角为6-10°。
进一步地,进水部出水口的中心线与搅拌主机的搅拌主轴中心线所成夹角为6-8°。
进一步地,所述倾斜部的中心线与水平面所成夹角α为15°-90°。
进一步地,所述倾斜部与所述过渡部的连接处高于所述过渡部与所述进水部的连接处,所述过渡部与水平面所成夹角≥15°。
进一步地,所述倾斜部的进水端安装有水秤。
进一步地,所述倾斜部与过渡部的连接处距离所述水秤出水口的竖直高度为2-3m。
进一步地,所述搅拌主机上设有用于投入物料的溜槽,溜槽的出料方向朝向搅拌主机腔室的正中心。
进一步地,所述溜槽向下倾斜,所述溜槽的出料方向与搅拌主机的搅拌主轴错开。
进一步地,所述溜槽的底板与水平面所成夹角β为45°-55°,物料沿溜槽的底板进入搅拌主机的腔室中。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商砼搅拌设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有效减少物料在搅拌主轴上的残留量,进而有效缩短清罐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搅拌主机与水秤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零件标号说明
1—溜槽
2—进水管
21—倾斜部
22—过渡部
23—进水部
3—水秤
4—搅拌主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如图1-图3所示,一种商砼搅拌设备,包括搅拌主机4,还包括与搅拌主机4连通的进水管2,进水管2包括依次连通的倾斜部21、过渡部22、进水部23,倾斜部21向下倾斜,倾斜部21中的水从上端流向下端,过渡部22的进水端与倾斜部21的下端连通,倾斜部21的中心线与水平面所成夹角α≥15°,进水部23的出水口朝向搅拌主机4的搅拌主轴。倾斜部21使得水的重力势能被充分转化为动能,倾斜部21中的水进入过渡部22,再通过进水部23进入搅拌主机4的腔室,进水部23的出水口朝向搅拌主机4的搅拌主轴,有效避免物料在搅拌主轴上大量残留。
进一步地,倾斜部21、过渡部22、进水部23的管径为270-280mm,该管径有效提高了进水量,使得过渡部22的出水具有较大的动能,将搅拌主轴上的粘结物冲走,有效减少物料在搅拌主轴上的残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富皇建筑工业化制品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富皇建筑工业化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6644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