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复合涂层缸套加工用充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66133.4 | 申请日: | 2017-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650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周国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岳西缸套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J37/317 | 分类号: | H01J37/317;H01J37/32;G01B17/02;C23C8/36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4112 | 代理人: | 方琦 |
地址: | 2466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涂层 缸套加 工用 充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件加工设备,具体是一种复合涂层缸套加工用充气装置。
背景技术
缸套就是气缸套的简称,它镶在缸体的缸筒内,与活塞和缸盖共同组成燃烧室。缸套分为干缸套和湿缸套两大类。背面不接触冷却水的气缸套叫干缸套,背面和冷却水接触的气缸套是湿缸套。干缸套厚度较薄、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湿缸套直接接触冷却水,所以有利于发动机的冷却,有利于发动机的小型轻量化。而缸套粗推内孔后需要进行打磨滚压内孔,将缸套进行打磨滚压时需要对缸套进行固定夹紧,一般打磨机的固定装置大都采用螺栓和卡套,但这种结构对于缸套并不实用,固定缸套后并不能够转动,使得打磨效率不高,并且不能够调节固定的尺度,不能够适用于不同形状和尺寸的缸套,气缸套是发动机的核心零件,也是易损件,气缸套失效模式多是内孔的不耐磨造成的气缸套早期磨损。 为了提高内孔耐磨性能,多采用气体氮化工艺对气缸套进行整体的氮化处理。 但是传统的气体氮化处理因为氮化温度高,氮化变形较大,因而还要预留余量经过珩磨机加工消除产品的变形,这样氮化层也被部分去除。
现有技术中,缸套在加工后以后,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强化操作,传统的设备存在加工出来的缸体表面质量强度不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能够快速对缸体表面进行加工复合涂层,提高缸套的表面硬度的复合涂层缸套加工用充气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提供如下方案:
一种复合涂层缸套加工用充气装置,包括底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板上设有密封罩,所述密封罩的顶部设有盖板,所述密封罩内底部设有左右两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电极柱,所述电极柱通过导线连接外部的电源,所述密封罩的侧壁上通过真空管道连接抽真空机,所述密封罩的中心设有氩气喷气盘,所述喷气盘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喷嘴,所述喷气盘连接外部的氩气罐。
所述密封罩的外壁上设有超声波后端检测头。
本实用新型在底座板上设有密封罩,在密封罩的顶部设有盖板,在密封罩内底部设有左、右两凹槽,在凹槽内设有电极,在进行加工是,先将密封罩内进行抽真空处理,再冲入氩气,后通过电极进行通电,这样通过向密闭室内充入 Ar 气,并在工件上加载 4KV 的脉冲负偏压,由于工件表面为阴极,工件表面不断向外释放电子,电子与 Ar 原子发生碰撞使其电离,这时整个密闭室内部都充
满了内置阴极管放电等离子体,Ar 带正电,受到工件的吸引加速轰击表面,实现等离子体工件表面,形成涂层,提高了工件的表面硬度,再通过超声波检测头,检测涂层厚度,完成加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一种复合涂层缸套加工用充气装置,包括底座板1,所述底座板1上设有密封罩2,所述密封罩2的顶部设有盖板3,所述密封罩2内底部设有左右两凹槽4,所述凹槽4内设有电极柱5,所述电极柱5通过导线连接外部的电源,所述密封罩2的侧壁上通过真空管道连接抽真空机6,所述密封罩2的中心设有氩气喷气盘7,所述喷气盘7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喷嘴8,所述喷气盘7连接外部的氩气罐9。
所述密封罩2的外壁上设有超声波后端检测头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岳西缸套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岳西缸套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661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