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轮粉末冶金压制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65641.0 | 申请日: | 2017-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038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6 |
发明(设计)人: | 姜晓圆;金文洁;丁霞;彭景光;赵志华;袁方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粉末冶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3/03 | 分类号: | B22F3/03;B22F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1218 | 代理人: | 翟羽 |
地址: | 201908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粉末冶金 压制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粉末冶金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带轮粉末冶金压制模具。
背景技术
粉末冶金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将材料科学和金属成形技术完善地结合起来,广泛地应用于汽车、农业机械、纺织机械、家电产品、办公机械等主机产品中。由于粉末冶金产品的高效、节材、节能的少、无切削特点,在外形复杂的零件诸如带轮、齿轮、链轮等产品的制造中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但对于某些特殊形状的多台阶产品,如带轮等,按传统机械压机压制的方式,难以直接压制成型,且脱模困难。
参见附图1,常规的压制带轮的方法是使用上二下二的压制模具,烧结后进行车削加工,以到达最终产品形状。现有的压制模具包括阴模4、压制芯棒6,上方为内上模3和外上模2,下方为内下模1和外下模5,中间形成带轮模腔。模腔中成型的带轮模如图2所示,包括轮毂21、轮轴22和轮盘23,没有形成过渡面,导致脱模困难,并且与实际设计的带轮差异较大,要经过多次机加工,才能达到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带轮粉末冶金压制模具,直接压制出具有复杂结构的多台阶零件,减少后续零件加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轮粉末冶金压制模具,所述带轮包括轮毂、轮轴和轮盘,所述轮轴设置在轮毂的一端,所述轮盘设置在轮毂的另一端,所述轮毂以及轮盘的中间为中空,轮轴的中间为轮轴孔,其特征是,所述轮轴突出于所述轮毂形成轴肩,所述轴肩和轮轴均具有一斜度,所述压制模具包括阴模、压制芯棒、上模和下模,所述阴模、压制芯棒、上模和下模的中间形成带轮模腔,所述上模包括外上模和内上模,所述内上模配合在所述压制芯棒上,所述外上模配合在所述内上模上;所述下模包括外下模、中下模和内下模,所述内下模配合在所述压制芯棒上,所述中下模配合在所述内下模上,所述外下模配合在所述中下模上,所述中下模和外下模的端部设置与所述轴肩和轮轴的斜度相配合的斜面。
进一步,所述压制芯棒穿过内上模和内下模,压制芯棒的外壁与内上模的内壁、内下模的内壁紧密接触,阴模内壁与外下模的外壁紧密接触,外下模的内壁与中下模的外壁紧密接触,中下模的内壁与内下模的外壁紧密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压制模具采用上二下三结构,直接压制出具有复杂结构的多台阶零件;
(2)产品性能提高,过程控制更为稳定;
(3)有效地实现压坯减重,减少资源消耗和道序上的浪费;
(4)去除后续车加工及去毛刺工序,缩短物流,有利产品质量控制。
附图说明
附图1为现有的压制模具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现有的压制模具压制的带轮;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压制模具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压制模具压制的带轮。
附图中的编号分别为:
1.内下模; 11.中下模;
12.内下模;2.外上模;
3.内上模; 4.阴模;
5.外下模; 6.压制芯棒;
21. 轮毂; 22. 轮轴;
23. 轮盘; 24. 轴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带轮粉末冶金压制模具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参见附图4,本实用新型要压制带轮结构包括轮毂21、轮轴22和轮盘23,轮轴设置在轮毂21的一端,轮盘23设置在轮毂21的另一端,轮毂21以及轮盘23的中间为中空,轮轴22的中间为轮轴孔,轮轴22突出于轮毂形成轴肩24,轴肩24和轮轴22均具有一斜度。
参见附图3,压制模具包括阴模4、压制芯棒6、上模和下模,阴模4、压制芯棒6、上模和下模的中间形成带轮模腔,上模包括外上模2和内上模3,内上模3配合在压制芯棒6上,外上模2配合在内上模3上;下模包括外下模5、中下模11和内下模12,内下模12配合在压制芯棒6上,中下模11配合在内下模12上,外下模5配合在中下模11上,中下模11和外下模5的端部设置与轴肩和轮轴的斜度相配合的斜面。压制芯棒6穿过内上模3和内下模12,压制芯棒6的外壁与内上模3的内壁、内下模12的内壁紧密接触,阴模4内壁与外下模5的外壁紧密接触,外下模5的内壁与中下模11的外壁紧密接触,中下模11的内壁与内下模12的外壁紧密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粉末冶金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汽车粉末冶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656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冷等静压制备大规格钼靶材的夹具
- 下一篇:一种人工骨关节摩擦磨损试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