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铜芯铝护套耐火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63175.2 | 申请日: | 2017-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379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芮黎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浦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5/08 | 分类号: | H01B5/08;H01B7/04;H01B7/02;H01B7/295;H01B7/29;H01B7/20;H01B7/28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任立 |
地址: | 21425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铜芯铝 护套 耐火 电缆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铜芯铝护套耐火电缆,包括电缆,电缆由三根线芯绞合而成,线芯由导体及绕包在导体上的绝缘层构成,三根线芯之间设有填充物,缆芯外设有绕包层和外护套,导体由六个单独的铜芯导体绞合而成,绝缘层外设有屏蔽层,屏蔽层外设有隔氧层,隔氧层外设有隔热层,隔热层外设有绝缘保护层,绝缘保护层外设有绕包带,绕包带外紧密排列一圈聚乙烯条,一圈聚乙烯条外设有防火层;绕包层与外护套之间设有内护套,内护套外还设有不锈钢带加强层,外护套表面喷涂环氧防腐涂层,外护套上还分隔均布有数个阻燃带;本实用新型电缆结构简单,具有良好的阻燃、耐火性,且电缆的柔软性较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具体涉及一种铜芯铝护套耐火电缆。
背景技术
我国耐火电缆的发展过程颇为曲折,从名词开始就有争论,设计和救灾部门将这类产品命名为“防火电缆”,制造部门则命名为“耐火电缆”,IEC标准的完整术语应为“在火焰条件下燃烧而要求保持线路完整性的电缆”,这样的名词太长,久而久之“耐火电缆”成了习惯使用术语,不过“耐火”和“防火”之争至今未了,不管用词如何,关于火焰规定、燃烧时间和线路完整等要求,才是耐火电缆的实质问题,局限的模拟试验只是相对比较,真的发生火灾时哪一种电缆能保证安全运行,需要用更为切合实际的试验方法,上海电缆研究所于1969年开始研制用于核反应堆无机绝缘信号检测电缆(属于仪表电缆),试制氧化铝和氧化镁绝缘耐高温合金导体和护套电缆,某些性能氧化铝较氧化镁更佳,但对于配电布线来说,氧化镁绝缘已足够有余;上世纪80年代,上海电缆研究所成功试制并生产了氧化镁绝缘电缆,为耀华-皮尔金顿玻璃厂设备配套,从而国产氧化镁电缆在国内打开了市场,由于铜价问题影响了氧化镁电缆的广泛使用,云母带绕包加塑料绝缘耐火电缆迅速崛起,确实对氧化镁电缆冲击很大,加上商业炒作升温,云母带绝缘耐火电缆在行业中风行一时,只要有检测报告,似乎发生火灾时这种电缆就能保持线路完整性,这里并不否认优质云母带绝缘耐火电缆可以在火灾时维持一段时间,但到底可维持多长,很难有数字概念表达,再说各厂产品良莠不齐,遇到劣质产品则杞人忧天之念也不无道理,我国大、中城市的火灾损失已引起政府重视,研发一种具有良好耐火能力的电缆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铜芯铝护套耐火电缆,该电缆结构简单,具有良好的阻燃、耐火性,且电缆的柔软性较好。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铜芯铝护套耐火电缆,包括电缆,电缆由三根线芯绞合而成,线芯由导体及绕包在导体上的绝缘层构成,三根线芯之间设有填充物,缆芯外设有绕包层和外护套,其中:
导体由六个单独的铜芯导体绞合而成,六个单独的铜芯导体以其中一个导铜芯体为中心其余五个铜芯导体均布在其圆周方向上;绝缘层外设有屏蔽层,屏蔽层外设有隔氧层,隔氧层外设有隔热层,隔热层外设有绝缘保护层,绝缘保护层外设有绕包带,绕包带由内向外依次由第一绕包带、第二绕包带及第三绕包带叠合而成,沿第三绕包带圆周方向紧密排列一圈聚乙烯条,一圈聚乙烯条外设有防火层;
绕包层与外护套之间设有内护套,内护套外还设有不锈钢带加强层,外护套表面喷涂环氧防腐涂层,外护套上还分隔均布有数个阻燃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是:
进一步的,前述铜芯铝护套耐火电缆中,电缆的始端设有固定杆,固定杆由包裹在电缆上的夹套和设置在夹套上的固定环组成,夹套与电缆之间设有防护垫。
前述铜芯铝护套耐火电缆中,绝缘层为二氧化硅及高岭土的混合物层,按质量比计二氧化硅:高岭土=3:1;屏蔽层为镀锌铜丝编织屏蔽层;隔热层为无卤硅瓷胶;隔氧层采用挤包防火泥的方式制作;绝缘保护层为芳纶纤维层。
前述铜芯铝护套耐火电缆中,绕包层由多层双面合成云母带绕包形成;防火层为浸渍防火液的防火纸。
前述铜芯铝护套耐火电缆中,填充物为无碱玻璃丝填充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浦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浦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631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化的冲压模具用废料收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建筑用物料提升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