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控温循环热风干燥炉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62564.3 | 申请日: | 2017-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952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发明(设计)人: | 王振宇;王廷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振宇 |
主分类号: | F26B21/10 | 分类号: | F26B21/10 |
代理公司: | 红河州专利事务所53102 | 代理人: | 朱跃平,龙晖 |
地址: | 654300 云南省红河哈***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循环 热风 干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副产品干燥设备,具体是一种自动控温循环热风干燥炉。
背景技术
公告号为CN202195662的实用新型专利,“多用途热风干燥炉”是本申请的发明人多年前的发明创造,在当时为以辣椒为主的农副产品干燥加工做出了积极贡献,使当地许多农户受益。经过农民多年的使用发现,这种干燥炉还存在一些不足,农户们建议发明人进行改进。这些问题或者不足,一是炉子部分的结构不尽合理,炉内传热管和热风箱与循环热风流向平行,两者的接触面积少,接触时间也短,热量不能进行充分的交换,导致热效率不够高,燃料消耗大,成本较高;二是循环热风的温度凭经验调控,温度控制不准确,调控响应慢,有时会因为干燥室温度过高而将被干燥物烤煳,造成损失,有时又会因为升温不足而导致干燥时间过长;三是炉内传热管和热风箱缺少必要的检修和维护部件,发生堵塞时不能及时疏通清理,影响设备效能的发挥等。
这些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制约着这种设备在农村的进一步推广。
发明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的干燥设备,一种自动控温循环热风干燥炉,这种干燥炉结构更合理,热交换效率更高,干燥室的温度能够自动调节控制,调控响应快,自控效果好,燃料消耗更小,处理量更大,成本更低,以此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这种自动控温循环热风干燥炉,它有炉堂、炉壳、烟囱、干燥室和回风管,其特征在于炉堂在炉壳内,炉堂有炉门和风沟通到炉壳表面,炉堂上部固定有左交换箱和右交换箱,左交换箱和右交换箱间有交换管连通,左交换箱和右交换箱中的一个与炉堂有焰道管连通,另一个箱与烟道管连通,烟道管与烟囱连通,炉壳顶部与干燥室间有回风管相连,下部有风机与干燥室下部连通形成循环热风,炉壳顶部设有天窗,烟囱上有抽风机,抽风机和天窗受控于温度控制器。
左交换箱和右交换箱间的交换管为多个水平的和互相平行的金属管,排成多层,上下层的交换管对空排列,以便与空气充分接触。
烟道管在炉壳内蜿蜒分布,经炉壳顶部穿出后连烟囱。
烟道管的最低段接一除灰口通到炉壳外,除灰口平时封闭,清理积灰时打开。左交换箱和右交换箱的外侧均设有检修门,检修门平时封闭,检修时打开。
与左交换箱和右交换箱相对的炉壳壁上设有活动门,以便检修时打开,平时关闭。
干燥室为四方形或圆筒形,四壁或者环壁是能开闭的活动壁,干燥室有散湿口。
炉壳为四方形或圆筒形,炉堂为四方形或圆筒形。
左交换箱和右交换箱为方形箱,对称设置于炉堂上方。
温度控制器的温度探头设置于干燥室内。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经炉门投入煤炭、木柴等燃料,开炉升火,火焰经炉堂顶部进入焰道管,进而进入右交换箱,再经交换管进入左交换箱,再经烟道管进入烟囱排出。火焰经过炉堂、各交换箱和交换管时温度升高,将流经它们表面的空气加热,炉壳内的空气被加热后由风机鼓入干燥室,将干燥室内的农副产品,如辣椒等加热,使内部水分逸出随热风流动,热风经干燥室顶部的回风管回流到炉壳内再次被加热,加热后又被送回干燥室循环。农副产品逸出的水分在热风循环过程中于干燥室的散湿口处排出。
当干燥室内的温度不足时,温度控制器会自动启动烟囱上的抽风机工作,加快烟道管内火焰流的流速,更多的空气进入炉堂让燃烧更旺,将热量更多地传递给循环热风,使干燥室温度升高,达到预定温度时抽风机停止。
当干燥室内的温度过高时,温度控制器会自动打开炉顶部的天窗,让冷空气进入炉壳内部,循环热风温度降低,干燥室温度随之降低。当温度降至预定数值时,天窗又会重新自动关上。
就这样,通过烟囱上的抽风机和天窗的自动开关,实现干燥室内温度的自动调适,使温度保持在正常的波动范围内,以确保辣椒等农副产品干燥的正常需要。
因此,本实用新型结构更合理,热交换效率更高,干燥室的温度能够自动调节控制,调控响应快,自控效果好,燃料消耗更少,处理量更大,成本更低,更有利于在农村中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局部剖视)。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局部剖视,省略了抽风机和烟囱)。
图1-3中,各零部件的标号如下:
1-干燥室;2-风机;3-炉壳;4-回风管;5-天窗;6-左交换箱;7-交换管;8-右交换箱;9-烟囱;10-抽风机;11-烟道管;12-焰道管;13-炉堂;14-除灰口;15-炉门;16-风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振宇,未经王振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625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隧道烘干系统
- 下一篇:用于干燥炉中的热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