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整形滚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061343.4 | 申请日: | 2017-08-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725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 发明(设计)人: | 代加伟;曾旭辉;张向京;冯利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旭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P9/02 | 分类号: | B23P9/02 |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2 | 代理人: | 曾克,李晓英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整形 滚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加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整形滚轮。
背景技术
端部封接环是电真空开关管内重要的零件,装配时,端部封接环与瓷壳内壁直线距离仅有3mm~5mm左右,设计要求孔口圆角R0.5尺寸标准,表面光滑无毛刺,无划痕,否则在使用时易产生尖端放电,击穿内部重要部件。如图1所示,目前直接用R车刀车加工端部封接环小头外缘R0.5成尺寸。端部封接环为1.5mm厚无氧铜冲压件,零件外径有一定的椭圆度,车加工后圆角表面局部点形成尖角,使得零件车加工后达不到设计使用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整形滚轮,对孔口圆角进行整形,整形后表面光滑无毛刺,无划痕,使零件达到设计使用要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整形滚轮,包括刀杆、轴承和滚轮,所述滚轮通过轴承安装在刀杆上,所述滚轮前端同轴设有工具头,所述工具头与滚轮一体成形,所述工具头为阶梯轴结构,所述工具头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轴和第二轴,所述第二轴设于第一轴前端,所述第二轴的直径小于第一轴的直径,所述第二轴与第一轴的连接处倒圆角。
进一步的,工具头的直径小于滚轮的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轴的侧面为锥面,所述第二轴从前往后直径依次增大。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锥面的锥角为6°。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轴后端的直径为10mm。
其中,所述第一轴的直径为12mm。
其中,所述轴承为向心球轴承。
进一步的,所述轴承内径为10mm,外径为22mm。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轴承的内外径分别与刀杆和滚轮成0.005mm-0.015mm的过盈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轴与第一轴的连接处以0.45mm、0.55mm或0.7mm的半径倒圆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加工,投入成本低,通用性好;操作安全、简便、非常适用,生产效率高;零件整形加工后圆角达到设计要求,外表面无明显划伤、擦伤。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用R车刀加工端部封接环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加工端部封接环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刀杆、2-轴承、3-滚轮、4-工具头、5-第一轴、6-第二轴、7-工作圆角、8-螺钉孔、9-端部封接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整形滚轮,包括刀杆1、轴承2和滚轮3,滚轮3通过轴承2安装在刀杆1上,滚轮3前端同轴设有工具头4,工具头4与滚轮3一体成形,工具头4为阶梯轴结构。工具头4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轴5和第二轴6,第二轴6设于第一轴5前端,第二轴6的直径小于第一轴5的直径,第二轴6与第一轴5的连接处倒圆角,形成工作圆角7。工具头4的直径小于滚轮3的直径,减小滚轮与零件接触面积,工具头的设计可以增大滚轮曲率,在相同压力下,增大与零件接触点压强,利于零件形成塑变。
以端部封接环的加工为例,滚轮3的工作圆角7可根据端部封接环的尺寸分别设计为R0.45、R0.55、R0.7三个规格,即第二轴6与第一轴5的连接处以0.45mm、0.55mm或0.7mm的半径倒圆角。圆角用数控车床精确加工而成,工作圆角7及附近位置在淬火(HRC60-64)后采用精研的加工方法使其粗糙度至少不大于0.2,目的是在滚轮挤压零件圆角时,减效两者之间的摩擦系数,减轻零件圆角表面划伤。
刀杆1设计两螺钉孔8,通过螺钉将本实用新型连接在R车刀垫铁上。数控车床加工零件时,第一步先用R车刀粗加工R0.5圆角,不用转动刀架,移动很短的距离,就可以使用本实用新型对初加工R挤压整形(如图3所示),利用无氧铜材质塑性好的特性,通过挤压使零件圆角局部沿滚轮圆角产生有序塑变流动,达到零件孔口整形的目的。可以提高加工效率,且零件孔口圆角R0.5尺寸标准,表面光滑无毛刺,无划痕。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第二轴6的侧面为锥面,第二轴6从前往后直径依次增大。锥面的锥角可根据需要合理设置,本实施例中锥面的锥度设计为6°。圆锥面的设计可尽量减少非工作面与零件表面的接触,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划痕,减少零件内径直壁部分损伤。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旭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旭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613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去除圆钢端部毛刺的工具
- 下一篇:一种内孔挤压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