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59816.7 | 申请日: | 2017-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668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发明(设计)人: | 黄丹;沈思宽;王玉年;邹文聪;兰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518052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背光 模组 显示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其中,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及背光源,导光板的侧面为入光面,背光源包括金属基印刷电路板及LED灯珠。金属基印刷电路板设置有第一壁和第二壁,第一壁和第二壁彼此相连,第一壁的内侧面与导光板的入光面相对设置,导光板位于第二壁的上方。LED灯珠设置于第一壁的内侧面且与第一壁电连接,LED灯珠的发光面与导光板的入光面相对设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实现良好散热的技术效果,解决了现有背光模组存在的散热效果差及使用寿命短的技术问题。此外,还解决了背光模组的零部件多、厚度大、生产工序多及生产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达到提高背光模组生产效率的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显示器的体积需求日趋轻薄。传统的阴极射线管显示器(Cathode Ray Tube,CRT)虽然有其优点,但是其体积大,并且耗电,因此,液晶显示器、电浆显示器及电致发光显示器等平面显示器已渐渐成为市场主流的显示器。其中,液晶显示器由于具有操作电压低、无辐射、重量轻及体积小等优点,已逐渐成为显示器市场的主流产品。液晶显示器结构中的液晶元件本身并不发光,需要利用背光模组来提供光源。背光模组按照背光源和导光板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分为直下式背光模组和侧入式背光模组。直下式背光模组的背光源位于导光板或扩散板的背侧,侧入式背光模组的背光源设置于导光板的侧部,经过导光板的全反射和分散后,可以经扩散板进一步扩散,形成面光源,将光均匀地照射于背光模组前侧的显示面板上。
侧入式背光模组通常采用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作为背光源的初始光源,为了保证LED灯珠的稳定性及其寿命,对LED灯珠的散热有较高的要求。如图1所示,为了实现LED灯珠122′的散热,现有的做法是将LED灯珠122′安装在背光源基板124′上,再将通过导热胶固定在铝基散热板13′上,最后将铝基散热板13′通过螺丝固定在背板11′的底板111′上,背光模组1′生产工序多且生产效率低下。
此外,现有的散热结构虽然能将LED灯珠122′上的部分热量依次通过导热胶、铝基散热板13′及背板11′导出,但是这种整体的导热方式属于间接导热方式,经过的传递次数比较多,热阻比较大,导致背光模组1′的整体性散热效果差,从而使处在高温环境下的LED灯珠122′极易损坏,降低了背光模组1′的使用寿命。
另外,现有的间接导热方式涉及的零部件较多,背光源基板124′、铝基散热板13′以及背板11′依次堆叠,导致背光模组1′的厚度较大。其中,如图2所示,现有的背光源基板124′沿背光模组1′的厚度方向(如图1中所示的h方向)上除了要容纳LED灯珠122′,还要容纳与LED灯珠122′电连接的连接电路123′及接头125′,导致背光源基板124′沿背光模组1′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较大,进而使得背光模组1′整体的厚度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用来解决传统的背光模组散热效果差、使用寿命短及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背光模组,包括:
导光板,其侧面为入光面;
背光源,所述背光源包括:
金属基印刷电路板,设置有第一壁和第二壁,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彼此相连,所述第一壁的内侧面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相对设置,所述导光板位于所述第二壁的上方;以及
LED灯珠,设置于所述第一壁的内侧面且与所述第一壁电连接,所述LED灯珠的发光面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相对设置。
进一步的,还包括:
背板,围合形成有内腔,所述导光板与背光源均容置在所述内腔中,所述第二壁与所述背板的底板相抵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598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用节能节水装置
- 下一篇:一种建筑装配用复式墙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