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穿戴式采血管穿刺练习模型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059220.7 | 申请日: | 2017-08-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528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 发明(设计)人: | 李会波;吴美红;李炎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 主分类号: | G09B23/28 | 分类号: | G09B23/28 |
| 代理公司: | 沈阳亚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107 | 代理人: | 史力伏 |
| 地址: | 110001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穿戴 血管 穿刺 练习 模型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可穿戴式采血管穿刺练习模型。其穿戴在真人身上后,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角色互换更真实的进行采血或输液练习,结合病例身临其境的体验患者感受,能更好的将临床思维和人文关怀结合到技能操作中。包括可反复穿戴于人体手臂的练习模型本体;所述练习模型本体为一长筒半指手套状结构;该手套状结构为一多层结构;该多层结构包括橡胶顶层、海绵中间层及橡胶底层;在穿戴时的穿刺位置、所述海绵中间层及橡胶底层之间还设置有用于保护穿戴者不被针刺误伤的塑料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可穿戴式采血管穿刺练习模型。
背景技术
医学是一门以临床应用为主的实践学科,医学教育从传统模式逐步演变到现代“集中授课,集中实习”的高等教育模式。临床技能教学是医学教育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借助医学仿真模型实施临床模拟教学将培训室构建成仿真的医疗环境,模拟临床各科诊疗情景,既维护了临床患者健康和隐私,又根据临床常见问题设计教学方案,增加了医学生实践动手机会。同时医学仿真模型具有较高的容错性,可以帮助医学生克服技能操作时的紧张情绪,通过反复的练习,增强操作过程的记忆,规范技能操作手法,从而达到熟练掌握相关临床技能的目的。
临床医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将技能操作训练和临床思维训练贯穿整个临床学习,但目前的采血练习模型只是在单一的模型上固定操作,没有患者的反馈及医患交流,学生在模型上操作时往往不能真正身临其境的将模型人当作真实的病人对待,缺乏交流,因此在对人文关怀方面差强人意。我们开发此模型的初衷就是将单一枯燥的在模型操作变成与真人模拟患者操作相结合,使学生与模拟患者之间可以直接交流,换位体验身临其境的采血操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可穿戴式的血管穿刺练习模型,其穿戴在真人身上后,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角色互换更真实的进行采血或输液练习,结合病例身临其境的体验患者感受,能更好的将临床思维和人文关怀结合到技能操作中。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可反复穿戴于人体手臂的练习模型本体。
所述练习模型本体为一长筒半指手套状结构;该手套状结构为一多层结构。
该多层结构包括橡胶顶层、海绵中间层及橡胶底层;在穿戴时的穿刺位置、所述海绵中间层及橡胶底层之间还设置有用于保护穿戴者不被针刺误伤的塑料层。
所述海绵中间层内灌注有用于模拟切开缝合等外科操作的模拟血浆,两根用于模拟人体手臂血管分布走形的橡胶管分布于海绵中间层;每个橡胶管的一端均与同一橡胶皮囊相连通,该橡胶皮囊位于手套状结构的手指侧;每个橡胶管的另一端均与另一橡胶皮囊相连通,该橡胶皮囊位于手套状结构的臂弯侧;所述橡胶皮囊设置有模拟血液注入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塑料层材质为PVC;所述橡胶层采用半透明橡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海绵中间层采用高吸水海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手套状结构一侧设置有自粘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橡胶皮囊与手套状结构采用粘贴式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橡胶皮囊内装有红色血液。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两根橡胶管中靠近拇指侧的橡胶管上还设置有一用于模拟少数人畸形血管的分支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橡胶管外还设置有一吸收层,该吸收层采用高密度发泡材质。
吸水后更柔软,经过抗压可以形成一个小型的“吸尘器”从而把人造血液吸入海绵中。海绵的蜂窝孔犹如脂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592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