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汽轮机汽缸洼窝测量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056927.2 | 申请日: | 2017-08-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751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 发明(设计)人: | 马光耀;赵玉柱;郑惠;邴汉昆;陈帅;庞乐;李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01B7/00 | 分类号: | G01B7/00;G01B7/02 |
| 代理公司: | 浙江英普律师事务所 33238 | 代理人: | 陈俊志 |
| 地址: | 31003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洼窝 测量 位移信号传输 本实用新型 激光接收器 汽轮机汽缸 位移传感器 无线发射器 新型汽轮机 信号指示灯 汽缸 测量装置 光标识别 环境干扰 激光光源 数据测量 元件组成 轴心位置 嘈杂环境 光元件 伸缩尺 传感器 耳机 激光 测试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轮机汽缸洼窝测量的装置,主要包括激光光源、激光接收器、捕光器、无线发射器、伸缩尺、电涡位移传感器、光标识别模块、耳机C和捕光信号指示灯元件组成;该装置通过激光建立轴心,通过捕光元件确定轴心位置,再通过电涡传感器将位移信号传输至软件,实现洼窝中心得测量;保证在现场嘈杂环境下,使测试者不受环境干扰,准确完成数据测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火电厂汽轮机隔板及汽封体洼窝测试系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隔板及汽封体洼窝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轮机隔板及汽封体洼窝中心测量和调整是汽轮机安装检修过程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序。能否准确测量洼窝数据影响后续汽封间隙调整安全高效,汽轮机热效率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目前各机组对隔板及汽封体的测量与调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广泛采用的方法如下:
(1)拉钢丝法。此种方法的缺点是长距离拉钢丝后产生垂弧,钢丝线偏离轴心线,影响测量精度。
(2)压肥皂块法。肥皂块在压缩过程中产生一定塑性变形,在轴的底部不易被观察到压缩情况,肥皂块受挤压后经常出现倒伏、偏斜洼窝的半径方向等不可控的问题,直接会影响到洼窝中心测量的准确度。
(3)假轴找中心法。此方法属于传统测量方法,需要根据不同类型机组制作假轴,测量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轮机汽缸洼窝测量的装置及其测量方法,主要包括激光光源、激光接收器、捕光器、无线发射器、伸缩尺、电涡位移传感器、光标识别模块、耳机C和捕光信号指示灯元件组成。该装置通过激光建立轴心,通过捕光元件确定轴心位置,再通过电涡传感器将位移信号传输至软件,实现洼窝中心得测量。保证在现场嘈杂环境下,使测试者不受环境干扰,准确完成数据测量;
具体包括如下内容:一种新型汽轮机汽缸洼窝测量装置,所述的汽轮机汽缸洼窝包括气缸、隔板洼涡以及汽封体洼涡;
所述的汽轮机汽缸洼窝测量装置包括:激光光源、光源位置调整支座、激光接收器、激光接收器调整支座、捕光器及其测量装置;
所述的激光光源安装在光源位置调整支座上,所述的激光接收器安装在激光接收器调整支座上;所述的光源位置调整支座、激光接收器调整支座分别安装于气缸两端;
所述的捕光器及其测量装置包括捕光器及其平面透镜、无线发射器模块、电涡位移传感器模块、捕光坐标识别模块、伸缩尺以及电脑终端无线接收装置;
所述的电涡位移传感器模块、伸缩尺、捕光坐标识别模块、无线发射器模块、捕光器依次相连,形成一个手持测量装置。
优选地,所述的新型汽轮机汽缸洼窝测量装置中的捕光器为透光性,激光可以穿过;
所述伸缩尺可调整至合适位置满足电涡位移传感器的可测量范围;所述电涡位移传感器可通过无线发射器将位移量实时传输至电脑终端上;
所述光标识别模块可以识别出激光投射至捕光器上的平面坐标位置;
所述平面透镜是利用光线折射改变原传播方向,用以识别测试者手持测量装置是否垂直于洼窝壁面。
优选地,所述的新型汽轮机汽缸洼窝测量装置中的捕光器及其测量装置还设置有充电接口与DC24V供电电源。
优选地,所述的新型汽轮机汽缸洼窝测量装置中的捕光器及其测量装置设置有捕光信号指示灯与耳机;所述的耳机是用来向测量者发出声音信号;所述的捕光信号指示灯用来向测量者发出光信号。
一种新型汽轮机汽缸洼窝测量方法,该测试方法采用新型汽轮机汽缸洼窝测量装置,主要包括:激光光源、激光接收器、光源位置调整支座、激光接收器调整支座捕光器、无线发射器、伸缩尺、电涡位移传感器、光标识别模块、耳机和捕光信号指示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569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