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接结构及汽车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054473.5 | 申请日: | 2017-08-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082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 发明(设计)人: | 张利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25/20 | 分类号: | B62D25/20;B62D27/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05 | 代理人: | 张洋,黄健 |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 结构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连接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汽车的使用越来越普遍,汽车的品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现有汽车的白车身上设有门槛内板、门槛加强板和B柱内板,B柱内板需要先通过点焊与门槛加强板焊接到一起,之后再将B柱内板与门槛内板进行焊接,由于操作空间的限制B柱内板与门槛内板之间只能采用二保焊进行连接。
由于在门槛内板和B柱内板焊接后,B柱内板和门槛加强板之间的焊缝位于结构内部,因此无法通过涂抹焊缝密封胶来进行密封,另外由于二保焊温度较高,而点焊密封胶耐热性较差,因此也无法通过在门槛加强板和B柱内板的焊缝处预设点焊密封胶的方式来实现密封,从而导致门槛加强板和B柱内板的焊缝处存在缝隙,降低了白车身的密封性,不利于车内声压级的降低,影响了车内噪声水平,降低了汽车的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结构及汽车,以提高汽车的品质。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连接结构,包括:
B柱内板;
门槛加强板,与所述B柱内板焊接固定;
发泡胶,设置在所述门槛加强板和/或B柱内板上,所述发泡胶能够在受热状态下膨胀以覆盖并密封所述门槛加强板和B柱内板之间的焊缝。
所述的连接结构,优选的,所述发泡胶设置在所述门槛加强板上。
所述的连接结构,优选的,所述门槛加强板上设有卡扣,所述卡扣卡持所述发泡胶,以使所述发泡胶与所述门槛加强板相对定位。
所述的连接结构,优选的,所述发泡胶与所述门槛加强板粘合固定。
所述的连接结构,优选的,所述门槛加强板的顶端与所述B柱内板焊接固定,所述B柱内板的顶端高于所述门槛加强板的顶端,所述门槛加强板的顶端高于所述发泡胶。
所述的连接结构,优选的,所述门槛加强板上形成有支撑面,所述支撑面垂直于所述门槛加强板的高度方向,所述发泡胶设置在所述支撑面上。
所述的连接结构,优选的,所述发泡胶为板状,所述发泡胶与支撑面平行设置。
所述的连接结构,优选的,还包括门槛内板,所述门槛内板与B柱内板焊接固定,所述门槛内板与B柱内板的焊缝处通过焊缝密封胶进行密封。
所述的连接结构,优选的,所述门槛内板的顶端与所述B柱内板焊接固定,所述B柱内板的顶端高于所述门槛内板的顶端,所述焊缝密封胶位于所述门槛内板的顶端。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汽车,包括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连接结构。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结构,由于在门槛加强板和/或B柱内板上设有发泡胶,当B柱内板与门槛内板完成焊接后,在车体进行电泳烘烤期间,发泡胶会受热膨胀以覆盖并密封门槛加强板和B柱内板之间的焊缝,从而消除了门槛加强板和B柱内板焊缝处的缝隙,提高了车体的密封性,进而利于车内声压级的降低,提高了汽车的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结构在发泡胶未膨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结构在发泡胶膨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1:B柱内板; 102:门槛加强板; 103:发泡胶;
104:支撑面;105:门槛内板; 106:焊缝密封胶。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结构,包括:B柱内板101;门槛加强板102,与所述B柱内板101焊接固定;发泡胶103,设置在所述门槛加强板102和/或B柱内板101上,所述发泡胶103能够在受热状态下膨胀以覆盖并密封所述门槛加强板102和B柱内板101之间的焊缝。
本实施例中的连接结构,由于在门槛加强板102和/或B柱内板101上设有发泡胶103,当B柱内板101与门槛内板105完成焊接后,在车体进行电泳烘烤期间,发泡胶103会受热膨胀以覆盖并密封门槛加强板102和B柱内板101之间的焊缝,从而消除了门槛加强板102和B柱内板101焊缝处的缝隙,提高了车体的密封性,进而利于车内声压级的降低,提高了汽车的品质。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发泡胶103设置在所述门槛加强板102上。由此,方便发泡胶103的装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5447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