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输电导线覆冰类型自动识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52860.5 | 申请日: | 2017-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571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黄新波;高华;朱永灿;崔运涛;胡潇文;周岩;李志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22 | 分类号: | G01N27/22;G01K7/18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韩玙 |
地址: | 710048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容极板 覆冰类型 高精度测量仪 温度测量装置 自动识别装置 本实用新型 输电导线 覆冰 样本 输电线路覆冰监测 温度传感器引线 温度传感器 电机连接 电流流向 依次设置 联轴器 穿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输电导线覆冰类型自动识别装置,包括设置在覆冰样本两端的LCR高精度测量仪和温度测量装置,覆冰样本包括导线,导线内部沿电流流向依次设置有电容极板A和电容极板B,电容极板A和电容极板B之间的导线上设置有一对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引线穿过电容极板A与温度测量装置连接,电容极板B和电容极板A均与LCR高精度测量仪连接,导线两端还通过联轴器与电机连接,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输电线路覆冰监测中无法区分覆冰类型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输电线覆冰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输电导线覆冰类型自动识别装置。
背景技术
输电线路覆冰会对电网的安全运营造成极其严重的威胁,常造成导线舞动、弧垂下降、短路放电、断线断股、金具损坏、不同期脱冰导线跳跃以及杆塔倒塌等事故,极易造成户外电力设备损坏,而且对高压输电线、通信线危害极大,严重危害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且事故多发生在寒冬或初春季节,有时候由于受到冰雪天气的影响,会拖慢抢修进度,使恢复供电的时间被延长,造成居民生活不便,有时甚至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输电线路覆冰积雪威胁着电力及通信网络的安全可靠运行,几十年来国内外一直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抗击冰害对电网系统的影响,对于大气覆冰形成条件,不同类型覆冰机理以及防冰除冰措施做出了一系列深入研究,并在线路设计阶段制定了相应的设计标准和规范。然而,由于不同环境条件下覆冰类型的不同,所造成的危害也是不尽相同。按照密度由低到高可以将覆冰类型大致分为软雾凇、硬雾凇和雨凇;其对电力设备的危害也是随着密度的增大而越发严重。其中,由于密度影响了冰层内部冰晶结构,所导致对于不同覆冰类型的监测、判断出现误差,会严重的影响工作人员更好的去开展防冰、除冰工作。由此可见,测量覆冰样本介电常数的方法和得到的结果对于架空输电线路覆冰分类与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输电导线覆冰类型自动识别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输电线路覆冰监测中无法快速准确区分覆冰类型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输电导线覆冰类型自动识别装置,包括设置在覆冰样本两端的LCR高精度测量仪和温度测量装置,LCR高精度测量仪和温度测量装置之间还通过RS232连接线4连接有数据处理终端。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
覆冰样本包括导线,导线内部沿电流流向依次设置有电容极板A和电容极板B,电容极板A和电容极板B之间的导线上设置有一对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温度传感器引线连接,温度传感器引线穿过电容极板A与温度测量装置连接,电容极板B与LCR高精度测量仪连接,LCR高精度测量仪还与电容极板A连接,导线两端还通过联轴器与电机连接。
电容极板B包括依次为同心圆设计的等电位环b、铝制圆环、绝缘环、等电位环a,绝缘环和等电位环a之间以及绝缘环和铝制圆环之间均设置有电极触点。
温度传感器为贴片式PT100防水型温度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引线与电容极板A连接位置处还设置有橡胶垫,以使连接处紧密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输电导线覆冰类型自动识别装置,基于覆冰冰样本与空气之间电气差异特性原理,采用电容法对覆冰样本介电常数测量,采集覆冰样本数据,建立介电常数值与覆冰样本密度之间的关系,根据介电常数值与覆冰样本密度之间的关系,快速准确的判断覆冰类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输电导线覆冰类型自动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输电导线覆冰类型自动识别装置中介电常数测量单元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工程大学,未经西安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528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