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柱形动力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51519.8 | 申请日: | 2017-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833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3 |
发明(设计)人: | 詹炳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云通磁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34 | 分类号: | H01M2/34;H01M2/30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48 | 代理人: | 王伟锋,刘铁生 |
地址: | 5108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安全保护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柱形动力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同样体积下,其可提供较长的供电时间,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景。
同时,也是由于锂离子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在锂离子电池发生短路后,伴随着电流的升高,极有可能导致锂离子电池的烧毁,产生巨大的爆炸,对周围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造成较大的威胁。由此,通常采用的保护措施是,在锂离子电池的电路中设置PTC保护电路。
对于体积较大的锂离子电池,PTC保护电路可安放在锂离子电池的侧部,对于体积较小的圆柱形锂离子电池,PTC保护电路设置在电池的正极位置。PTC连接电池正极柱与正极盖帽之间,利用其热敏特性,当达到温度段,进入很高阻抗态,从而降低回路的电流,在外围电路故障未排除时,整个回路中仍然存在弱小电流,有存在事故进一步发展的隐患。并且,生产中,PTC在正极位置的组装工艺复杂,容易使正极盖帽和电池同心定位不准,成品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柱形动力电池,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锂离子电池安全性不高,生产工艺复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柱形动力电池,包括:
动力电池柱,其第一端具有电源正极,其第二端具有第一连接负极,所述动力电池柱的第一端与所述动力电池柱的第二端相对;
熔断保险柱,包括绝缘护套、位于所述绝缘护套内的熔断保险金属、封盖在所述绝缘护套第一端开口上的电源负极金属片,所述绝缘护套的第二端与动力电池柱的第二端对接,所述熔断保险金属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负极金属片电连接,所述熔断保险金属的第二端与所述动力电池柱的第一连接负极直接或间接地电连接,所述绝缘护套的第一端与所述绝缘护套的第二端相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可选的,前述的柱形动力电池,其中所述熔断保险金属依次包括第一弯曲导电金属段、熔断段、第二弯曲导电金属段;
所述第一弯曲导电金属段与所述电源负极金属片电连接,所述第二弯曲导电金属段与所述动力电池柱的第一连接负极直接电连接,所述第一弯曲导电金属段、所述第二弯曲导电金属段位于所述熔断段的两侧;
所述熔断保险金属具有弹性,具有压缩状态和原始状态,原始状态的熔断保险金属的第一端至原始状态的熔断保险金属的第二端的第一长度值大于压缩状态的熔断保险金属的第一端至压缩状态的熔断保险金属的第二端的第二长度值,原始状态的熔断保险金属的第一端至原始状态的熔断保险金属的第二端的第一长度值大于所述绝缘护套第一端至所述绝缘护套第二端的第三长度值,所述熔断保险金属呈所述压缩状态,被压缩在所述绝缘护套中。
可选的,前述的柱形动力电池,其中还包括:
塑封套,包括保护套、位于所述保护套第一端的第一环形限位环、位于所述保护套第二端的第二环形限位环;
所述保护套包裹在所述动力电池柱和所述绝缘护套的外壁上,所述第一环形限位环覆盖在所述动力电池柱第一端的端面上,所述第二环形限位环覆盖在绝缘护套第一端上电源负极金属片的外表面上。
可选的,前述的柱形动力电池,其中所述绝缘护套采用透明材质制备;或
所述绝缘护套的外壁上开有朝向所述熔断段的视窗。
可选的,前述的柱形动力电池,其中所述第一弯曲导电金属段与所述熔断段的连接处的外表面和/或所述第二弯曲导电金属段与所述熔断段的连接处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绝缘层。
可选的,前述的柱形动力电池,其中所述熔断保险金属包括Z形或S 形的铁片。
可选的,前述的柱形动力电池,其中所述熔断段的宽度分别小于所述第一弯曲导电金属段的宽度和所述第二弯曲导电金属段的宽度。
可选的,前述的柱形动力电池,其中所述动力电池柱采用600mAh、3.7V 锂离子电池;
所述熔断保险金属采用厚度0.1-0.3mm的铁片冲压而成,所述第一弯曲导电金属段的最大宽度和所述第二弯曲导电金属段的最大宽度4mm,所述熔断段的最大宽度0.9mm。
可选的,前述的柱形动力电池,其中所述熔断保险金属依次包括第一弯曲导电金属段、熔断段、第二弯曲导电金属段;
所述绝缘护套的第二端包括第二连接负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云通磁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云通磁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515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池
- 下一篇:电池注液机上下料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