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纤维增强塑料排水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49747.1 | 申请日: | 2017-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958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华;汪胜;梁东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中科华冉智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9/127 | 分类号: | F16L9/127;F16L9/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纤维 增强塑料 排水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纤维增强塑料排水管,特别涉及一种增强型塑料排水管。
背景技术
埋地塑料排水管具有内壁光滑摩阻力小、接口严密不渗漏、耐腐蚀性能好等优点,广泛应用在排水管道工程中。目前应用较多的管材结构形式有双壁波纹管、钢带增强管、缠绕结构壁管、钢塑复合管等,从管材的材料分有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市政工程中应用较多的是聚乙烯PE排水管。排水管道设计中,是按照管道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组合荷载作用下管道最大竖向变形不超过5%的计算管径,竖向变形量与管道覆土厚度、地面荷载、管材的环刚度等参数有关。塑料管材一个主要参数就是环刚度,是管道抵抗环向变形的能力,是管材的一项主要力学指标。管材的环刚度SP=EI/D03,E为材料的弹性模量,I为管壁单位长度的截面惯性矩,D0为圆形管材计算直径。从公式可以看出,管径一定时,E和I与环刚度成正比,材料的弹性模量对管材的环刚度起到直接的作用。市政排水管道管径一般都是大于等于300mm,使用较多的塑料排水管是聚乙烯管,为了提高环刚度,从提高截面惯性矩着手,有内肋增强缠绕结构壁管、中空圆缠绕结构壁管等,但由于聚乙烯材料本身的材料模量较低,采用改变管材构造的方法提高环刚度,造成管材构造尺寸增大,材料增加,增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纤维增强塑料排水管,克服了现有技术缠绕结构壁管单纯采用聚乙烯制造,材料弹性模量低的缺陷。在管材内外壁受力部位采用浸塑纤维缠绕,利用抗拉强度高的纤维增强管材抵抗变形的能力。有益效果是:管材内外壁和接口仍然采用塑料材料,保证流水性能及接口的严密,内侧采用浸塑纤维缠绕,浸塑纤维能够很好地与塑料管壁结合,通过提高材料的弹性模量提高管材的环刚度和抗弯强度,降低管材成本。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实现的:纤维增强塑料排水管,由内壁1、内纤维层2、外纤维层3、外壁4、支撑肋5、内层6组成,内壁1为塑料材料构成的管状基体,两端设置管道接口,内纤维层2为浸塑的网状纤维格栅,施加张拉应力缠绕在内壁1的外侧,支撑肋5为塑料材料,间隔设置在内纤维层2的外侧,并透过内纤维层2的网孔与内壁1熔融结合固定,支撑肋5的周围采用轻质的发泡塑料填充构成内层6,内层6的顶面与支撑肋5平齐,外纤维层3为浸塑的网状纤维格栅,施加张拉应力缠绕在内层6的外侧,最外层为塑料材料缠绕构成的外壁4。
所述的内壁1、外壁4、支撑肋5为聚乙烯构成,或者是纤维增强聚乙烯构成。
所述的内纤维层2、外纤维层3为浸塑玻璃纤维格栅,或者为浸塑芳纶纤维格栅,或者为浸塑碳纤维格栅。
所述的内纤维层2、外纤维层3为连续的带状格栅,幅面宽度为50~300mm,格栅网径为10~30mm,缠绕搭接重叠宽度5~20mm。
所述的内纤维层2、外纤维层3缠绕施加张拉应力为带状格栅抗拉强度的20%~50%。
所述的支撑肋5为实心肋板,或者为空心肋管,支撑肋5沿管材纵向间隔环向设置,或者螺旋缠绕设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热塑缠绕的工艺制作,在现有技术的缠绕结构壁管的基层上,在内侧和外侧增加了弹性模量和抗拉强度高的浸塑纤维材料缠绕,主要通过从提高材料弹性模量入手提高管材的环刚度。其次采用支撑肋5和内层6作为支撑,增设了外结构层。内层6采用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具有重量轻、比强度高、价格低的优点。在截面惯性矩作用最大的外侧设置外纤维层3、外壁4,充分发挥材料截面惯性矩对管材强度的作用,从而提高管材的环刚度。外壁4外侧为平壁,对管道埋设管土共同作用起到良好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环向间隔支撑肋型管材横剖面图;
图2为环向间隔支撑肋型管材纵剖面图;
图3为螺旋缠绕支撑肋型管材横剖面图;
图4为螺旋缠绕支撑肋型管材纵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纤维增强塑料排水管,由内壁1、内纤维层2、外纤维层3、外壁4、支撑肋5、内层6组成,内壁1为塑料材料构成的管状基体,两端设置管道接口,内纤维层2为浸塑的网状纤维格栅,施加张拉应力缠绕在内壁1的外侧,支撑肋5为塑料材料,间隔设置在内纤维层2的外侧,并透过内纤维层2的网孔与内壁1熔融结合固定,支撑肋5的周围采用轻质的发泡塑料填充构成内层6,内层6的顶面与支撑肋5平齐,外纤维层3为浸塑的网状纤维格栅,施加张拉应力缠绕在内层6的外侧,最外层为塑料材料缠绕构成的外壁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中科华冉智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中科华冉智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497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