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景区水池的净化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49663.8 | 申请日: | 2017-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423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发明(设计)人: | 饶文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盛奇智能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6/04 | 分类号: | B01D36/04;B01D21/02;E03F5/10;E03F5/14;E03F5/22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连平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景区 水池 净化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景区水池的净化结构,包括水池的本体,本体内浇筑有水平的第一隔层,第一隔层下侧的本体内浇筑有竖直的第二隔层,第一隔层分隔本体呈观赏池和净化池,第二隔层分隔净化池位于沉淀池和储水池,本体的观赏池和沉淀池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通水管,第一通水管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送水泵,本体的观赏池和储水池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通水管,第二通水管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送水泵上,所述第二隔层的下端插接固定有通水管,通水管上固定有第一电磁阀,通水管一侧的沉淀池内浇筑有挡泥墙,挡泥墙的上端固定有滤网板,滤网板的两侧固定有多孔板,多孔板固定在挡泥墙上。本实用新型将景区的水池进行改造,并实现循环换水,能实现景区水池的净化,能有效节省净化的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池净化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景区水池的净化结构。
背景技术:
水池是在一些景区内必不可少,而水池一般为死水水池,疏于打理的话,水质会变浑浊,同时也会错,而常用的处理方式为往水池加明矾,但加明矾会影响水质,影响水池里面的生物;另外就是将水池进行整体换水,但换水需要定时进行,换水的成本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了一种景区水池的净化结构,其能景区水池的净化,同时能有效节省净化的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景区水池的净化结构,包括水池的本体,本体内浇筑有水平的第一隔层,第一隔层下侧的本体内浇筑有竖直的第二隔层,第一隔层分隔本体呈观赏池和净化池,第二隔层分隔净化池位于沉淀池和储水池,本体的观赏池和沉淀池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通水管,第一通水管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送水泵,本体的观赏池和储水池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通水管,第二通水管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送水泵上,所述第二隔层的下端插接固定有通水管,通水管上固定有第一电磁阀,通水管一侧的沉淀池内浇筑有挡泥墙,挡泥墙的上端固定有滤网板,滤网板的两侧固定有多孔板,多孔板固定在挡泥墙上;所述沉淀池处的本体上固定连接有排污管,排污管上固定有第二电磁阀。
所述本体上观赏池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补水管,补水管上固定连接有第三电磁阀。
所述的第二通水管上端的管口分布在观赏池的上端,第二通水管下端的管口分布在储水池的下端。
所述的第一通水管上端的管口分布在观赏池的下端,第一通水管下端的管口分布在储水池的上端。
所述的第一通水管和第二通水管分布在本体的两侧,第一通水管和第二通水管外安设有防护罩。
所述的第二电磁阀分布在本体外,第一电磁阀才用防水电磁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其结构简单,将景区的水池进行改造,并实现循环换水,能实现景区水池的净化,同时能有效节省净化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本体;2、第一隔层;3、第二隔层;4、挡泥墙;5、第一通水管;6、第一送水泵;7、第二通水管;8、第二送水泵;9、通水管;10、滤网板;11、多孔板;12、第二送水泵;13、第二电磁阀;14、第一电磁阀;15、补水管;16、第三电磁阀;17、防护罩;a、观赏池;b、储水池;c、沉淀池。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盛奇智能设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盛奇智能设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496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蛋挞皮成形机用自动起杯装置
- 下一篇:一种机槽一体式自动玻璃水刀切割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