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汽车散热电池箱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48573.7 | 申请日: | 2017-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979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发明(设计)人: | 林可春;朱剑宝;张荣贵;倪红;黄知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可春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37;H01M10/6556;H01M10/6563;H01M10/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07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散热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电池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动汽车散热电池箱。
背景技术
当今面临石油资源日益枯竭、尾气排放引起的空气污染等问题,都催生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电动汽车越来越受重视,纯电动汽车是由电动机驱动的车辆,电动机的驱动电能来源于单一车载可充电蓄电池或其他能量储存装置,它属于“零排放”车辆,噪声小,舒适干净,操纵和维修简单方便,同其他形式新能源汽车相比,纯电动汽车在技术实现上没有太大制约而且成本能大幅降低,电动汽车的特征之一是使用大量的动力电池作为电能储能装置,传统的电池箱内部都只是单纯的设计了制冷装置和散热风扇,散然效果差且散热过程中耗费大量能源,且由于无法及时降低电池箱内部温度,当电池温度过高会造成性能下降,甚至出现漏液、燃烧爆炸等安全事故,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电动汽车散热电池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散热电池箱,具备检测智能控温并具备检测电池电源使用情况以及是否安全的优点,解决了传统汽车电池箱散热效果差,耗费大量能源且无法检测电池使用情况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汽车散热电池箱,包括电池箱本体,所述电池箱本体内腔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电池块,所述电池箱本体的内腔且位于电池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温度检测装置,所述电池箱本体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制冷装置,所述电池箱本体的内腔且位于电池块的右侧分别开设有第一散热口、第二散热口和第三散热口,所述第一散热口、第二散热口和第三散热口的内腔均活动连接有散热风扇,所述电池箱本体的内腔且位于第一散热口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处理器,所述电池箱本体的内腔且位于处理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限温装置,所述电池箱本体的右侧开设有多个百叶窗,所述电池箱本体左侧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线路接口,所述电池箱本体内腔的左侧且位于温度检测装置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漏电检测装置,所述电池块的输出端与漏电检测装置的输入端单向电性连接,所述漏电检测装置的输出端与处理器的输入端单向电性连接,所述温度检测装置的输出端与处理器的输入端单向电性连接,所述处理器的输出端分别与制冷装置、散热风扇和限温装置的输入端单向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池箱本体的内腔且位于电池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量检测装置,所述电量检测装置的输出端与处理器的输入端单向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池箱本体的内腔且位于温度检测装置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高温提示装置,所述处理器的输出端与高温提示装置的输入端单向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池块的顶部且位于漏电检测装置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漏电保护装置,所述处理器的输出端与漏电保护装置的输入端单向电性连接,所述漏电保护装置的输出端与处理器的输入端单向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散热口、第二散热口、第三散热口和百叶窗的内壁均设置有耐高温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电池箱本体、电池块、温度检测装置、制冷装置、第一散热口、第二散热口、第三散热口、散热风扇、处理器、限温装置、百叶窗、线路接口和漏电检测装置的配合使用,解决了传统汽车电池箱散热效果差,耗费大量能源且无法检测电池使用情况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了电量检测装置,通过电量检测装置可以检测出电量使用情况,从而让车主及时对电池进行充电,保证电动汽车的正常运行,通过设置了高温提示装置,保证车主在行驶过程中准确了解电池箱内部情况,防止行驶过程中应电池箱温度过高从而发生出现意外情况,通过设置了漏电保护装置,当电池箱本体中的电池块发生漏电情况时,车主可将电动汽车行驶到安全地带,通过漏电保护装置,防止应漏电而引起的其他安全事故,提高了电动汽车的安全性,通过设置了耐高温层,保证了电池箱本体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系统原理。
图中:1电池箱本体、2电池块、3温度检测装置、4制冷装置、5第一散热口、6第二散热口、7第三散热口、8散热风扇、9处理器、10电量检测装置、11高温提示装置、12限温装置、13百叶窗、14线路接口、15漏电检测装置、16漏电保护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可春,未经林可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485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池模组侧板的绝缘包胶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电池包